编者按2009年5月,为扶助大学生就业、帮助毕业生渡过待业难关,广东省政府专门拿出14亿元资金作为保障。可惜的是,很多学生和企业并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就业政策,导致大笔政府专项资金在账面上“睡懒觉”。不可否认,出现如此结果,与该政策的宣传与推动力度有关,但政策本身所
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几位专家,为完善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建言献策。
本报北京4月7日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卢彩晨说,广东就业扶助资金的投放以帮助“困难群体”为出发点,扶助大学生就业、帮助毕业生渡过待业难关。但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知道这些就业政策或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就业政策,它凸显了高校反应速度迟缓、办学缺乏活力、服务意识不强等现状,说明高校在教学和就业指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卢彩晨认为,针对目前我们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缺陷,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通过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及时宣传、讲解有关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高校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应克服官僚意识,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抽查等形式,了解各高校对政策的宣传教育是否到位,毕业生如何反应,是否需要完善、调整等等,并将这项工作列入高校就业部门的业绩考评。
此外,卢彩晨表示,切实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并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也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