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国际论坛第四届学术研讨会,4月16日在北京开幕。中国社科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汝信致贺词。汝信说,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过去把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分隔开来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大大缩小,相互交往和依存则大为加强。这就给不同文明如何迎接挑战提出了新
专家们指出,开展文明间的对话,其前提是承认各文明之间的差异及其文化的多样性。纵观人类历史,自古至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文明和文化虽然都是人类的创造,但由于各文明是特定的人群在不同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创造的,因而各有其独特性。比如,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型”;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型”。中国文明是静的文明,崇尚稳定;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崇尚变化。这种差异性越大的文化越需要交流,才有可能借鉴有价值的东西,要防止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专家们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有过它的辉煌和重大成就,都对人类文明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同样的尊重。在文明对话中,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宽容,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判别的文明或把自己的价值强加于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只是一种文明、一种发展模式和一种价值观念,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活力所在。因此,要加强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让不同文明在互动中获得营养,焕发新的生机。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澳门基金会协办。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当代世界文明进程的新特征和文明研究的新进展主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