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视防震减灾 人民安居乐业

2010-0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王怀成 我有话说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著名地质及地震专家马克・汉迪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世界上无论哪个城市,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是难免的。但是,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进行防灾减灾,可以将伤亡和损失降低到最小。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减少人们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社会才稳定,人民才

安居乐业,经济才能发展。

汉迪教授说,在地质学上,青藏高原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地带,两个板块4000多万年来一直在挤压碰撞。地壳就像一块块橡皮一样被挤压,地表变厚,形成高原,同时也积累了巨大能量。当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它就要释放。地震就是其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所以,这些地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地震,虽然它是一种灾害,但它是正常的自然现象。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这样,玉树地震也基本如此。

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基本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而且知道哪些地方处于地震带,易发地震,但目前的科学水平还远未达到可以预报地震的程度。所以,若想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日常防灾措施和地震施救措施。地震的危险既然要伴随我们一生,那么我们就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1999年台湾发生了大地震,那里有一家学校的校舍整体倒塌,所幸的是由于地震时教室里没有学生,没有造成伤亡。当地人后来把这个废墟保留了下来,做成了一个博物馆,让所有到那里的人都能看地震的威力,并反思我们在建筑上哪里做错了,这种教育就很有意义。

地震多发地区的人平时就应该有发生地震的思想准备。他们应该学会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躲避危险。在地震活跃时期应做一些水、粮和药的应急准备。因为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如果断水两天就会有很多人死亡,而在地震时,两天得不到水是极易发生的事。当地政府平时也应有这方面的预案和准备,要居安思危。

对于处于地震带地区的建筑,一定要严格按防震要求建设。目前,建筑的防震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严格要求建筑的防震规定对于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在这样做,例如日本的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防震,旧金山的高楼也有意识地更多地采取防震措施。以前由于技术和资金等原因我们做不到,现在可以做得到。越早严格实行这方面的要求就越有意义,虽然这会花更多的钱,但这是值得的,因为我们是在与时间赛跑。

汉迪教授说,中国发展很快,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对于政府来说,着眼长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减灾防震工作,让虽处于地震带上的人有受保护的感觉,也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是中国政府利益所在,相信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工作会越来越好。(本报柏林4月2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