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玉树的色彩

2010-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王瑟 陈劲松 练玉春 我有话说

青海,玉树,两个美丽得如神话般的名字。

2010年4月14日一场大地震,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两个名字,也让更多的人把爱心献给这里。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这里夏季美丽如画,成群的牦牛点缀在蓝蓝的天空下,美丽的格桑花盛开在辽阔的草原上。但此时,玉树正处在它最艰

难的时刻。放眼望去,结古镇四周山上荒凉一片。这场地震,把这里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当大批救援队伍迅速来到这里后,爱心正让玉树的色彩恢复。

迷彩色 信心的源泉

在灾区最抢眼的是迷彩色。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指战员,从甘肃、四川、北京等地赶来,全力奋战在抢救人员、运送物资的第一线。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军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玉树州军分区立即派出救援队,开始抢救受困的群众。

驻扎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不顾自己营房倒塌、人员压伤的情况,不到10分钟就已派出人员投入到抢救群众的行动中。玉树州军分区司令员吴勇忍着自己在地震中造成的腰痛,与战士们一起冲向倒塌的房屋去救人。

在结古镇扎西达通街道救人的青海省军区某团官兵,突然听到玉树县民族职业学院老师雅玛才让的喊声:“这下面有人说话,赶紧来救呀!”团长王波涛立即带领官兵向那里跑去。经过110分钟的艰难努力,7岁的藏族小女孩才旦拉毛终于被抬了出来。

在离结古镇二十多公里的扎西村,全村90%以上的房屋倒塌,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村委会主任扎西拉着前来解救他们的武警甘肃总队参谋长刘志强的手激动地说:“看到你们,我们心里踏实多了。金珠玛米,亚古都!”(意为“解放军好”)

橘红色 鼓舞的亮光

在玉树灰??的废墟中,应急救援队员身上的橘红色,给灾区人民带来了鼓舞。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第一支抵达灾区的专业救援队。第一分队于4月14日夜10点左右抵达玉树后,迅速展开救援。在集贸市场附近的民族宾馆废墟中,他们营救出两名幸存者。4月16日,在结古镇市区集贸市场,救援队经过8个小时的奋战,在深埋的废墟中成功营救出一名13岁藏族女孩。

地震将三层的西北牛宾馆扭压成一层半。中国国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在这里发现生命迹象后,立即展开救援。“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多救人,早救人。”救援队副总队长刘向阳边指挥救援边说道。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4名群众被安全救出。

几乎与此同时,青海省救援队、西藏昌都救援队、重庆救援队等多支专业救援队整装赶往灾区,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白色 生命的希望

“轰”的一声,睡梦中的旦巴江才就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他努力睁开眼,模模糊糊中看见几位身穿白色大褂的人围着自己。“是好心的曼巴(意为“医生”)救了我,真是谢谢,谢谢他们。”

灾情发生后,一支支卫生医疗队奔赴灾区,抢救出一个个生命。白色的身影承载了灾区人民生的希望。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疗队是第一支赶到灾区的外省医疗队。踏上玉树土地的第一刻,他们就开始了救治工作。

地震中,玉树州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多杰才达右手臂骨折。他忍痛赶到医院,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疏导伤员,查看有无重症病人,一直忙到下午。此时,才达的手臂已经肿得很高,在大家的劝说下,他跑到医疗点对自己的伤作了点简单处理,又回到工作岗位。

蓝色 温暖的家园

灾后的玉树,倒塌的房屋和满目的疮痍中,蓝色的帐篷十分显眼,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在夜里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的情况下,一顶帐篷带给人们的是家的感觉。

扎西大通村263户村民的房子在此次地震中全都塌了,村党支部书记才哇家里三口人不幸遇难,但这位坚强的康巴汉子顾不上料理家人后事,一直在物资发放点为群众发放物资,安顿受灾群众。才哇还给大家做示范,让一顶顶蓝色的帐篷迅速搭起。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介绍,由于刚开始物资运输困难,帐篷短缺,州里下达命令:必须首先保证群众进入帐篷,干部一律不得与群众争帐篷。“这次国家在救助我们时考虑得十分周到,送来的都是棉帐篷,大家备觉温暖。”

红色 爱心的使者

在灾区,还有一个特别的颜色。那就是志愿者背心的红色,丝带的红色。

见到“唐古拉”是19日晚上,在玉树格萨尔广场附近的帐篷里。这名从浙江嘉兴赶来的志愿者说,他刚刚见证了玉树州第二完全小学板房学校的复课,眉宇间激动的表情在昏暗的帐篷里特别惹眼。“唐古拉”曾在汶川地震灾区帮助地震中伤残儿童,每当孩子们看到这个黑黝黝的男子,都会亲切地叫他“唐古拉叔叔”。

在西宁,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正汇集到一起,他们组成了一个叫做“四海志愿者团队”的组织。此外,还有宋志永带领的唐山农民志愿者、李岩带领的四川应急志愿者队伍等等,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