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肥4月5日电(记者李陈续)这两天,正在安徽参观考察的台湾海基会大陆华中台商访问团,在许多“安徽制造”前大开眼界,而江淮汽车集团的一辆辆安凯纯电动客车更让他们跃跃欲试。而客人并不知道,就在这两天,奇瑞汽车所在的芜湖,首批QQ3纯电动汽车也已交付使用;合肥、芜湖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已由
新能源汽车只是安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践取得的成果之一,在由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市构成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里,通过全面集聚政策、人才、载体等创新要素,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作为被赋予先行先试权限、全国唯一一个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层面试验区,合芜蚌是安徽创新资源的密集地区。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推进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激活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资源要素。
在政策创新引导下,合芜蚌试验区积极搭建科技与创新人才结合的培养发展平台,一年时间共引进各类高端人才4000多名,增幅达50%;其中柔性引进7名“两院”院士,新建了10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建立中国科大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实施科研机构与试验区企业双向挂职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试点,使三市近万人参加了各类自主创新专题培训。
同时,合芜蚌地区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新设立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开通运行省“科技路路通”总中心,合芜蚌三市分中心以及25家创新服务站以及一批央企及驻皖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在合芜蚌试验区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要素聚集与激活,极大地提升了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安徽全省共申请专利16386件,获授权专利8594件,增幅均居全国前3位,其中试验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占了55.6%和63.2%;全省共有1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试验区占8项。合芜蚌试验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157亿元,增幅达34.8%。试验区新兴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多户,获国家首批认定自主创新产品7个,占全省总数比例均超过70%,创新经济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