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里长江上的“航标灯王”

2010-05-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每当夜幕降临,万里长江上就会渐次亮起一盏盏航标灯。对于夜航的船只来说,这些航标灯就像自己的“眼睛”,指引着航行的方向。

守护着长江上的航标灯,郑启湘走过了37载寒暑。为了使“眼睛”更加清新明亮,他经过20余年潜心研究,成功发明了“视力”更好的“新型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也因此被誉为“航标灯王”

4月29日,在长江航道局洪湖航道管理处,记者见到了刚参加完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的郑启湘。上世纪50年代初,他出生在湖北石首一个贫寒的家庭,小学五年级后就不得不辍学回家。自此以后,从参军入伍、参加工作到现在做了“高级工程师”,郑启湘的学历一直都是“小学毕业”。然而,这个“小学生”却有着非同一般的远大志向。

1973年,21岁的郑启湘从部队复员来到洪湖航道管理处做了一名仪修工。刚开始,他对航标灯修理知识一窍不通,只能在老员工们忙碌时在一旁拿螺丝、递扳手。不甘心总是“打下手”的郑启湘,开始“恶补”文化课。1976年,恰逢单位扫盲,他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初、高中的物理和数学。后来,他报名参加了吉林大学电子技术函授培训班。一年半的学习,五门功课平均成绩达到96分。

掌握了专业知识,郑启湘很快就找到了学以致用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长江航道上的航标灯几乎全部采用的是白炽灯泡和霓虹灯管。这两种光源寿命短、耗电大、维修难,损坏率达到45%。“一定要研制出长江上最好的航标灯!”不服输的郑启湘下定决心。

从此郑启湘就跟航标灯较上了劲,也有了“灯迷”、“灯痴”的“雅号”。他多次改进航标灯的部件,并成功发明了“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其间,郑启湘先后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还被长江航道局破格聘任为高级工程师。

看到郑启湘的杰作“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身为“门外汉”的记者也不得不被它精巧的设计所折服:灯源、电源、电线全部“集合”到了灯内,不是像以前散落在航标艇上;只需拧上四颗螺丝钉,三分钟可装好一个,而安装老式航标灯要一个多小时。更有创意的是,它以可回收利用的锂电池取代了干电池,5年只需维护一次,耐用又环保。

“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一问世便引起了轰动,被专家称为“航标灯史上的一次革命”。目前,“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已投入规模化生产,并在长江航道以及三峡库区、广西北海、江苏运河等地区推广使用。

迄今为止,包括“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在内,郑启湘已经进行了23项技术革新,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成了名副其实的“航标灯王”。今年三月,他还应邀出席了南非国际航标灯展览。然而,早已年过半百的郑启湘并不满足于现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给航标灯装上“遥控器”。“有了这个东西,我们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就能实时地看到和控制长江上的每一盏航标灯了。”郑启湘的新征程已经开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