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小欣:为中国馆“披上红衣”

2010-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陶韶菁 周玉 我有话说

图为何小欣在中国馆施工现场。

何小欣,一位长发披肩、清丽可人的女孩,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主创成员之一,中国馆的整体造型

以及外立面红板设计倾注了她大量的心血。面对气势恢宏、庄严华美的中国馆,她笑说自己愿做这“东方之冠”一斗拱。

3年前,一只大气磅礴的“中国器”从全球344个中国馆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设计团队击败了国内外众多同行。年仅26岁的何小欣就属于这个团队。

1999年,从小喜欢画画、所有高考志愿都是设计类专业的何小欣以高分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20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功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何镜堂院士。一年后,又顺利通过华南理工大学“1+4”免试直接攻读博士计划。

近几年来,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她参与设计了包括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在内的10余项重大工程设计工作,作品荣获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建筑设计奖项――现在,她还只是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采访中,何小欣对导师何镜堂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何老师具有提携后人、乐见其成的开阔胸襟,一直希望年轻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重大项目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去,多一些锻炼。”

在世博会中国馆外墙“中国红”这个主题确立之后,用什么样的立面材料来表现具有中国特色和精神的红色,成为设计团队面临的头等大事。负责立面设计及材料选定的何小欣跑遍了记忆中使用过红色的建筑物,从广州、上海到北京,拍摄了上百张照片,回来后再结合各种图片资料,开始了最为复杂的设计、建模、制作模拟效果图。用常规材料还是新型材料?常规材料中用玻璃还是金属?金属板的肌理用什么图案?每个阶段的比较都要从材质、色彩、灯光效果和构造方式等几个方面反复推敲。在外墙的红板选择上,她和团队做了几十次方案比选和4次模板实验,从给出完整的设计图纸到厂家生产样板并现场挂板分析。至于到底画了多少张立面方案图,何小欣自己也说不清了。令人欣慰的是,高贵的“中国红”终于在一年后确定下来。

工作的辛劳与忙碌冲淡了这位广州女孩的思乡之情,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去。平时热情开朗的她,工作起来严谨沉稳。同事们都说,参与中国馆工作的这两年多来,她对作品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成熟了。

何小欣坦言:“能参与到中国馆设计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中,是我一生最值得珍视的经历。”她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好的建筑设计师,为世界留下无愧于时代的建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