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怀银、杨琳在《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山西师大学报》2010年第2期\)中认为:教育学在20世纪下半叶引进中国后,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这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和与世界的接轨。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教育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教育学的过分依赖,这启示
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教必然要求
宋雪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2期》\)中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特点,需要构建主旋律与多样化、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等元素辩证统一、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教育需加强
张爱琴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政策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中认为:我国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应重建公共教育权力体制、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传承体系;加强学校教育网络资源开发。
培育人才需要卓识和胆识
刘道玉在《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评价与管理》2010年第1期\)中认为:重视人才、培育人才是我国历史传统。而一个真正的爱才者必须具备卓识和胆识,前者是识别人才,而后者是保护人才。人才问题也是一个难题。教育者、研究者应该重视人才的识别选拔、教育培养、聘任实用、流动和保护等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应求“真”求“用”
李云鹏、程晋宽在《教育理论研究何所求》\(《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1期\)中认为:教育学实践性很强。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真”,外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