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1年世博会第一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东道主特有的文化元素总是当仁不让的得到充分展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漫步在世博园区里,斗拱、鼎器和鲜艳的中国红构成的中国馆始终是吸引各国观众的焦点,动感、逼真的清明上河图前总聚集着密度最高的参观人群。
不仅如此,在充满着异域情调的外国展馆参观,
“那是中国剪纸?”站在波兰馆前,排队等候进入的观众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几何形状、颇具现代感的波兰馆外观主题就是中国剪纸艺术。体现着对称、复杂等剪纸艺术特征的镂空花纹,覆盖着整个展馆,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中国元素和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让参观者获得了新奇而有趣的视觉体验。除了外观之外,波兰馆里散发着浓郁中国风味的活动也颇为地道,在早晨举行的馆内表演中,有一个舞龙节目,主角是四条红色的中国龙和四条黄色的波兰龙。
无论从体量还是造型看,西班牙馆都是世博园里比较抢眼的展馆。整个展馆的外墙由8000多块藤条“编织”而成,形状就像一个不规则的“藤条筐”。这些藤条编成的板块,材料全部来自中国山东,由当地师傅手工制作完成。由于藤条经过不同时间沸水蒸煮过会呈现出深浅交替的色泽,远远望去,西班牙馆又颇像一只色彩斑斓的老虎。而把这些色差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远处观看还可以辨认出“日”、“月”、“大”、“友”等汉字来。
“这是福临门啊!”随着长长的观众队伍来到意大利馆的入口处,迎接人们的是一个有许多字词组成的大大的“福”字。“福”,这个寓意着美好、寄托着期盼的中国文化元素经典,成为意大利馆对每一个参观者的祝愿,也恰如其分的契合了意大利馆的主题――生活的愉悦。其实,意大利馆的中国元素还不止一个“福”字,它最主要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上海民间的“游戏棒”。而功能模块、方便重组的展馆,也被设计成一个微缩的意大利城镇,广场、房屋、小路……简直就是中国四合院和胡同“翻版”。
墨西哥馆的风筝外观,法国馆门口的中国儿童形象,奥地利馆的外墙陶瓷,挪威馆的中国竹子……只要您留意观察,几乎每个外国展馆中都不乏中国文化元素的印记――世博馆,中国风!(本报上海5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