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至5月间,台湾一所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的博士蔡智恒在BBS上用“痞子蔡”的网名连载了一部长达34节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原本只为满足个人写作欲望的练笔之作,却一再被转载,竟然风靡了整个华语文坛,“网络文学”这个概念也随之声名鹊起。
转眼十余年过去了,这种
文坛已三分天下
这个由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大赛真是盛况空前:15家承办网站共收到4万多部参赛小说,符合参赛条件的10777部,总字数超过12亿,作品总浏览量突破31亿人次,单部作品最高浏览量更是超过1270万人次。“只有在现今网络文明时代才能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网络文学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可见一斑!”长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的专家马季赞叹道,网络对作者发表、出版权的解放,给了文学一片新的天空,一大批潜在的“文学人口”在不断尝试、读写磨合、海量更新的过程中锻炼了文笔,张扬了个性,提高了欣赏水平。特别是近年来个人博客的成熟和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写作运动,“人人都是文学家”不再只是一个平民梦想!
“网络介入后,文学写作就不是创作者一个人的事了,而变成一种集体智慧的凝聚。”《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著名作家肖复兴说,网络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作品传播、共享的便捷平台,改变了以往“你写我读”的精英化书写方式。我这边随时随地发表修改,你那就能即时即刻跟帖评论,这种浪涛相击水花四溅般直接而真情毕露的互动,形成了读写之间情感思想交流的平民化书写方式,走出了文学创作的一条新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是小众实验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喜欢用“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来描绘其发展态势。文学评论家白烨更断言,当代文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纯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和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已三分天下,文学批评也开始向以职业批评家、高等院校为阵营的学院批评,以媒体为主角的媒体批评和以网络作者尤其是博客文章为主干的网络批评共存共建的趋势发展。三足鼎立的基本态势已是事实,尤其以网络文学为中坚的新媒体文学最强。
马季进一步指出:“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本身延伸到更加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的阅读率为24.5%,其中约有2.8%的人已经抛弃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只阅读电子媒介。在网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无法确切统计,仅全国文学网站签约作者的人数就突破百万。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和游戏改编案例频现,“网络作品―电子收费―书籍―电视剧本―漫画和动画―网络游戏”这样一条蕴含巨大能量的文化产业链正在形成。网络文学的发展,使我国民众对文学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毫不逊于其他艺术门类,受众人群的广泛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上世纪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这里不应是商业的战场
“历史架空、玄幻科幻、都市青春、官场职场、游戏竞技、灵异惊悚、新军事和新武侠……网络文学的类型琳琅满目,内容形式独具特色,这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的文学谱系,更促使文学创作朝着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繁荣发展。”本次大赛的终评评委、北京作协副主席刘庆邦在审阅了数十部参赛作品后颇有感触。然而,他不只看到了网络写作者们非凡的创造力、新颖的笔法以及多样的语言风格这些优点,也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网络文学还处在‘实验期’,远不够成熟,语言略显粗糙、艺术表达手法过于戏剧化、题材内容上存在偏颇、难以满足更多读者深层次的审美需求,这些问题不能轻视。”
少数网络作品的红火,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的现实。肖复兴分析道,网络使文学写作门槛降低了,百花齐放的同时,却容易出现泥沙俱下的现象。总体上看,网络写作者主要由都市青年组成,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的作品时尚浅显,注重形式,缺少深邃的社会人生感悟和深层次的文化积淀。马季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由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文学回归天真质朴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为滥用自由、过度膨胀个性、创作失范大开方便之门,耗散了文学写作的精神价值,使有一定文学鉴赏力的读者对其失望,长此以往,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不利。”
回忆网络文学的早期历史,写作者们大多不求名利,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理想的空间里。但渐渐地,读者增多,文学网站维护费用增加,为了保障正常运营,就需要商业资本和市场营销理念的注入,导致了网络文学的命运出现了转向。杭州知名网络写手孤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如今网络文学在“商业化”与“快餐化”裹挟下产生的不良影响: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一些文学网站网罗了大量写手,以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文学快餐,使作品文本结构简单、技法粗糙、哗众取宠、格调低下、写作兑水等庸俗化现象突出,甚至制造出很多低俗的文化垃圾,污染了网络写作的整体环境。网络写手“骷髅精灵”说:“干网络文学这一行,最重要的是速度。每个月至少20万字吧,没有20万字上不了排行榜。”这样的高产,怎能保障高质量?!对此,马季呼吁,文学创作不应是商业的战场,在文学创作与商业化运作的博弈中,如何在精神上保持自我,成为今后网络文学发展中始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归根结底都是文学
三十多岁的王老五怎么找女朋友,这样的题材时下人都关心,也最贴近生活。这部探讨当今青年人爱情观的《王老五相亲记》以生活的视角和真实的笔触让大赛评委们印象深刻,一举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则由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战士英勇杀敌故事的《遍地狼烟》和讲述我国飞行员成长历程的《苍穹》分享。“循着这些获奖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评判网络文学作品的优劣,基本标准是不变的。”刘庆邦说,“与传统文学一样,网络文学的本质还是文学,不同的只是发表的平台和交流的媒介。归根结底,网络文学最核心最实质的所在还是语言、形象、情感,同样要坚守观照现实生活、激发人类情感、抵达人性深处这些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网络文学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文坛的分裂,实际上不同板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一方面,网络文学一些成功的作品付梓出版,畅销书籍又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在线阅读,使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与网络文学天然地联结在一起;传统文学也在亲近网络,各种评奖活动方兴未艾,创作上频繁交流,理论研讨和作家培训不断,两种写作正在积极展开各种对话,试图寻找到最大公约数。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说,文学的本质属性将它们捆在一起,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就是新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动的一场革命。对于这场革命,传统文学领域的大多数人还只能算是小学生,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了解,积极应对。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学需要坚守,这可不只是传统作家要面对的问题,网络写作者同样不能回避。”刘庆邦说,这次大赛的获奖作者们成功地坚守了文学的精神价值,跳出了网络小说庸俗化的窠臼,对网络文学整体品位的提升贡献卓著,这样的评奖活动以后得多办,不仅为各种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还从网络文学众多作品中筛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范例,引导其健康发展。
马季坚信这一点:网络文学重组中国文学的格局是必然的。他说,这种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撞击是令人欣喜的,它打破作者霸权,寻求读者自由,使写作从精神性向日常性转变,文本资源丰富,阅读开放……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使中国文学产生了新的造血功能,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由网络文学引发的新的文学热潮,正在开创当代中国文学的崭新时代。我做个大胆的推测,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路,将出现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互补与融合之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走出网络”,被印刷成书籍出版。图为读者在书店选购网络小说。本报记者刘新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