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博园里观国宝

2010-05-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卢森堡馆“金色少女”本报记者赵洪波摄 

丹麦国宝“小美人鱼”第一次离开家乡,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法国奥赛博物馆七件传世珍品……这一件件璀璨的珍

宝让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各国国宝展”。他们在形态各异、美轮美奂的建筑实景中交相辉映,让游览者们大饱眼福。

法国馆:7件印象派大师名作

法国馆展出的是最令法国人骄傲的艺术珍品。顺着环行步道,走进法国馆展厅,便可以欣赏到来自法国的“镇馆之宝”。这7件来自法国奥赛博物馆的国宝级油画、雕塑,分别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凡・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据悉,这7件国宝是奥赛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过,如今在上海世博会集体亮相还是第一次。这批珍藏出借世博会展出堪称破例,而且一出借就是6个月,更是史无前例。法方为了防止国宝意外损失,不惜工本包租了七架飞机运送,每架只运一件。因此,进了法国馆,我们可得睁大眼睛,好好地欣赏一番。

丹麦馆: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

一说到丹麦,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那条“小美人鱼”。在丹麦馆,我们将有幸一睹来自哥本哈根海滨的“小美人鱼”真身风采。丹麦馆的场馆是半开放型设计,我们在入口处就可以望见小美人鱼雕像,丹麦馆的设计师希望读“小美人鱼”长大的中国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它。要知道这次“游进”上海世博园,可是“小美人鱼”96年历史中第一次走出丹麦。为了让丹麦民众也能时刻看到“小美人鱼”的生活状态,在世博会丹麦馆内还有一台监视器24小时将小美人鱼同步画面传回在哥本哈根设立的大屏幕上。可爱的“小美人鱼”就这样让两种文化通过这种方式结合到一起。

卢森堡馆:象征和平的“金色少女”

在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门前三米高的钢柱上,一位金色少女身着战袍,微微欠身,呈献上手中的橄榄枝。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位圣洁的少女守护着森林城堡。这就是卢森堡珍贵的国宝――“金色少女像”,这可是她第一次离开卢森堡。作为卢森堡的使者,她将在上海“居住”半年。1923年,为了纪念一战期间英勇作战的卢森堡战士,著名的卢森堡艺术家ClausCito创作了金色少女像。她位于卢森堡市中心,是卢森堡宪法广场中央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在原址,她被放置在数米高的纪念碑顶端,手捧金色花环,昂首注视前方。由于纪念碑高达12米,所以肉眼很难看到少女像的真容。而这次在世博园的卢森堡馆,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少女像。

日本馆: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世界领先,此次亮相上海世博会的是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在日本馆第二展厅,一段视频故事播放结束后,一场别样的演出登场了:演出的主角是一位机器人,只见他迈动双腿,自舞台一侧从容上场,站定后摆好姿势,一手抚弦一手拉弓,一曲《茉莉花》便从弦下流淌而出……机器人不仅拉弓姿态优美,而且手指还能做出揉弦技巧动作,甚至不时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演出结束后,机器人还向观众挥手致意。小提琴演奏机器人颇具“明星相”,令看过它表演的游客赞不绝口。

捷克馆:布拉格桥头的“幸运浮雕”

进入捷克馆,你首先就能够看见一尊圣像,捷克国宝就是在雕像底座的那两片亮晶晶的青铜浮雕。捷克人都相信,只要能够摸一摸查理斯大桥上的红衣主教扬・聂波姆斯基雕像下的浮雕,就能够获得好运。这两块青铜浮雕每块重20公斤,长66厘米,宽53厘米。几百年来,浮雕历经无数人的触摸,中间泛出了金黄色。捷克馆最终将国宝运来作为“镇馆之宝”,并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扬・聂波姆斯基的雕像,观众可以在特别设计的布拉格城堡布景前与雕像合影,并亲手触摸浮雕,得到“真实的幸运”。

新西兰馆:1.8吨的玉石

新西兰展馆外形如飘逸的云朵、似飞翔的翅膀,寓意是“白云覆盖下的土地”。新西兰馆通过建筑构造和展览布局,将毛利人的这一创世纪神话幻化为一出从迎宾广场、楔形展馆到屋顶花园的华丽三部曲。新西兰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块重达1.8吨的玉石,这块玉石代表了新西兰的灵魂。在新西兰,玉石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代表威严和力量。该玉石被安置于新西兰馆的迎宾区,参观者不但能面对面地观赏,还能亲手触摸。中国人和新西兰土著毛利人都一向尊崇外观坚强、内存温润的玉石,中新两种玉石文化的交融,凸显两国人民在文化和情感上的息息相通。新西兰馆盛情邀请每一个参观的游客都来触摸这块珍贵玉石,游客在触摸玉石的同时,也将亲手触碰到新西兰的精神。

埃及馆:见识法老时代的古董

埃及馆内展示空间以开放式的半弧形隔开,丰富的实物展品、影片、图片等,呈现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8件均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物,将在上海一直展出至世博会结束。这8件文物各具特色,其中最古老的一件是阿赫霍特普一世的一条金项链,距今已有3500多年,1859年出土时项链串绳损坏,现已修复完好。这些文物中最精美的当属舍松契二世金面具,面具上法老的表情生动鲜活,宛若微笑,耳骨纹路清晰可辨,集中体现了2900年前古埃及高超的工艺水平。此外,展出文物中体积最大的是哈索尔神柱,高2.3米,由一整块玄武岩雕刻而成,距今约2500年。

(本报记者李慧、周龙整理)

丹麦“小美人鱼”

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

博纳尔的作品《包间》

日本拉小提琴的机器人

此组图片由本报记者李慧、周龙在上海世博园拍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