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0-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通讯员 刘慧莉 我有话说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让全世界为之震惊。海上采油与海上石油运输的生态风险,又一次让世人高度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请他们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

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环境的超级杀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郑丙辉: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

石油平台的爆炸泄漏情况现在还未得到完全遏制,原油泄漏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政府最初的预期,造成的灾情比当初预计的要严重得多,目前此次石油泄漏事件已经演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大灾难。石油公司预测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40亿美元,保险公司预测至少造成15亿元的赔偿。但是,生态方面的伤害是无法估算的。不知道美国如何评估生态损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环境的超级杀手。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泄入于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其中以油轮遇难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美国这次石油钻井平台上发生的原油泄漏可以算得上美国历史上的重大生态灾难,而且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

大量的海上石油开采,不停地在制造“最大的生态灾难”。2009年3月,我们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对1989年3月23日的一次原油泄漏事件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后发现,20年的时间仍旧不足以消除一次重大石油泄漏的后遗症,不知道这次需要花多少年。1989年3月份的这次事件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二十年后,灾难发生地美国阿拉斯加州海岸,仍旧覆盖着大量的石油。1989年3月23日夜晚,搁浅的艾克森瓦迪兹号油轮,泄漏了1100万加仑的原油,随即就流到了小海湾或渗入到了沙滩下。油轮上仅仅还剩2万1千加仑原油没有完全泄漏完。残留石油造成的危害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想象的。油水混合物浸入到了25厘米深的地底下,甚至在2009年2月6日渗入到了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海峡艾利洛岛。灾难事件发生之后,石油快速散布开来。虽然全体船员进行了集中清除残留石油行动,直至1994年末,但当时,专家错误地预测:石油在几年后应该会自动消失。相反的是,石油已慢慢地散布开来,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石油覆盖的海岸被孤立开来了。这片水域已被残油和吞食石油的细菌污染了。

多种原因造成的海上石油污染事件

目前,海上石油开采活动日益频繁,海上石油运输也日趋活跃,世界上曾多次发生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的事件,对地区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美国也“制造”过许多次。造成海上石油泄漏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海上航运因素导致海上石油泄漏。主要是船舶与石油设施相互撞击,包括船与海洋石油设施相撞,或油轮与海洋其他船舶、海洋设施相撞所造成的海上溢油。如1989年3月24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的油轮“埃克森・瓦尔迪茨”号,造成3.4万吨原油流入威廉王子湾。二是海上石油开采过程中钻塔或者油井因爆炸或其他原因沉入海底,造成大量石油泄漏。如1977年挪威北海油田突发爆炸,导致油井保险设施沉入海底,而此次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石油平台爆炸事故也属于此类事件。三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海上石油溢油事故。如1974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两座石油钻塔颠覆事故造成的石油溢油事故,起因是由于飓风导致的海底滑坡,进而导致钻塔颠覆,石油外溢。

石油污染造成的生态负担非常严重

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副司长王斌: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非常严重,油类进入海洋后,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浅水岸线、码头工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从生态环境来说,溢油对鸟类的危害最大,尤其是潜水摄食的鸟类。这些鸟类接触到油膜后,羽毛浸吸油类,导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另一方面它们因不能觅食而用嘴整理自己的羽毛,摄取溢油,损伤内脏。最终它们会因饥饿、寒冷、中毒而死亡。海上浮游生物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海洋初级生物,一方面它们对油类的毒性特别敏感,另一方面它们与水体连成一体,大量吸收海面浮油,影响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海面上休眠或运动的海洋哺乳动物受溢油污染危害的情况是不同的,如鲸鱼、海豚和成年海豹对油非常敏感,它们能及时逃离溢油水域,免受危害。但成年海豹和小海狗栖息海滩时,会被油污染所困,以至于死亡。

溢油对渔业的危害也不少,成鱼有非常敏感的器官,它们一旦嗅到油味,会很快游离溢油水域。而幼鱼生活在近岸浅水水域,容易受到溢油污染。养鱼场网箱里的鱼因不会逃离,受溢油污染后不能食用。近岸养殖的扇贝、海带等也是如此。另外,养殖网箱受溢油污染后很难清洁,只有更换才能彻底消除污染,费用十分昂贵。此外,溢油对渔业造成的危害也会引起公共饮食安全危机。

溢油对浅水岸线也会产生影响,浅水水域通常是海洋生物活动最集中的场所,如贝类、幼鱼、珊瑚等活动在该区域,也包括海草层。溢油对该类水域的污染异常敏感,造成的危害在社会上反应强烈。溢油对岸线沙滩的污染威胁,直接影响到靠海滨浴场、沙滩发展的旅游业。

美国海上溢油对我国的警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与近海环境研究室原主任赵章元: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的90%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防止船舶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2009年,我国进口石油达2亿吨左右。强大的运输压力,对海洋污染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迄今为止,我国从未发生过万吨以上的特大船舶溢油事故,但特大溢油事故险情不断,几千吨的溢油事件发生概率越来越高。发生这样的事件时,能采用的办法不外乎燃烧、围阻、施放消油剂等。

有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溢油事件发生了,但肇事船只无法应对巨额的赔偿,更没有能力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油污基金,这些基金主要由石油公司出资成立;同时推行海洋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石油运输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但这两个方面,我国都还在起步阶段,建议加快这方面的业务的推进速度。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我们看到,石油污染发生后,无论是采用焚烧、围阻、分散剂、吸附等技术,都会造成次生生态灾难,比如用分散剂,就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学品;焚烧,会污染空气。无论怎么做,都已经难以补救,因此要先防范风险。

美国的这次事件有三点值得人类共同反思,一是我们是不是该拼命追求高新技术,去做许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某种程度上这是人类的集体赌博和冒险。二是我们是不是该过度依赖石油资源,是不是无论它在哪里,都要千方百计要将其开发出来,供人类使用。三是我们是不是该更加考虑生态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考虑人类自身的需求。

郑丙辉:正常的石油开采业也会造成部分石油以及油气泄漏,会对开采平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泄漏的油气还会污染石油平台周围的大气环境。如果石油平台处于洋流区,泄漏的石油还会随着海流漂移到其他海域。因此,海域石油开采应该综合权衡各种环境因素,确保安全生产,严防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减轻对石油平台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海上石油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从管理政策上,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提高海域油气开采的环境管理能力,对于正常生产排放的油气也应该实施严格的总量控制管理。

环保组织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弗朗西斯・贝纳齐:泄漏惨剧表明,近海采油的事故风险太高了,非常危险。目前墨西哥湾有一个面积相当于西弗吉尼亚的浮油区,不仅伤害海洋生物,还开始污染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湿地生态系统,对其他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也存在威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国家清洁能源政策,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将美国的发展转向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道路。

5月12日,渔船停靠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一处港口。受到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漏油影响,当地已经禁止在遭石油污染的海域捕鱼。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