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承载着知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纪念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以多姿多彩的节庆方式,同时祝福博物馆的未来更美好。纪念日前夕,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张柏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张柏:这一节日设立于1977年。当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从此,这一天成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人和热爱博物馆文化的民众的节日。
按照国际博协的传统,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会有一个主题,以引导社会关注博物馆的某一方面问题,同时引导博物馆注意某一方面的发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与今年11月即将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主题相同。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4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博物馆学会将与广东省文化厅联手,在广州设立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并举办“走近ICOM2010年大会・广州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将在此期间开馆。同日,在上海世博园,还将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荣誉日”活动。
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
张柏:我们知道,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恶化与文化冲突,如何协调各种文化之间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当今世界最紧迫的任务。而博物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开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间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可以告诉人类应当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为了人类更加幸福的未来共同积累历史的经验,克服更多不可预测的未来苦难。所以我们说,博物馆是沟通文化的桥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力量。
我们认为,当今的博物馆可以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的贡献。博物馆可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人类生活在更加和睦与和平的环境中,同时也为自己争取更有利的生存条件。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张柏: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赏是博物馆的三个基本功能。
博物馆汇集了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与生产生活、文化活动及其自然环境有关的物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文化历史知识的无尽宝库。我们认为,博物馆应当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果奉献给全社会,供人民大众和学术界、艺术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识、开展研究、欣赏艺术,并最终达到启迪智慧、促进文化创新的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发展趋势从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来。比如,200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强调博物馆在收藏、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5年的主题定为“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突出博物馆在促进文化交流当中的作用;去年的主题则是“博物馆与旅游”,强调文化休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依托博物馆开展文化旅游,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有效途径,不断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成果,是博物馆的光荣职责。
中国博物馆事业成就举世瞩目
张柏:根据中国博物馆界一贯的理解,博物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
我国博物馆事业伴随共和国成长发展的脚步,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根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博物馆2970座,其中包括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161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90个,民办博物馆31 9 个,是1 978 年的8 倍,1 949 年的138倍。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发展,博物馆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建设了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馆、大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利用和管理不断加强,博物馆加速融入社会,革命文物保护和革命纪念馆工作稳步推进,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征日益彰显,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
而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走近博物馆。2008年1月,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的通知》为发令枪,全国各地的相关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截至2009年底,文化文物系统144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两年来共接待观众8.2亿人次。目前,博物馆正以优良的环境,优美的展览,优质的服务面向社会,惠及百姓,努力实践让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新要求。
正是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与上海市一起向国际博协提出申办2010年第22届国际博协大会并一举成功。今年的11月7日―12日,世博园区的世博中心将成为第22届国际博协大会的主会场。
我国博物馆事业还面临一些问题
张柏:在为取得的辉煌成就喝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博物馆的类型结构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博物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发展明显滞后于人文历史类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和民族、民俗博物馆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独特作用尚未得到完全、良好地发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博物馆未能与教育部门建立有效合作或共建机制;另一方面一些博物馆展览内容和形式陈旧,博物馆教育活动缺乏,文化产品形式单调,极大影响了自身展示、教育服务功能。
三是博物馆整体专业化水平相对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大、中型博物馆大都研究水平不高,解读诠释藏品的能力亟待提高;一些小型博物馆硬件不足,藏品的保存和展示环境堪忧;不少民办博物馆公益意识淡薄,博物馆专业意识缺乏,社会职能发挥相对有限。
四是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一些地方无视自身资源条件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盲目超前建新馆,甚至重复建设;一些陈列展览存在着泛艺术化和视觉化的倾向,形式与内容脱节,忽视对文物展品内涵和展览主题的发掘、展示,既对观众产生误导,也造成很大的浪费。
下一阶段,中国博物馆界将通过大力加强博物馆战略研究,深入剖析博物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博物馆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博物馆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更多的博物馆提升专业水准,完善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通过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共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升我国博物馆的国际地位,为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
11月即将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将为中国博物馆行业的对外交流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博物馆行业,将会充分利用这个契机,通过国际博物馆协会这个良好的平台,学习和借鉴国际博物馆学领域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促使自身得以健康、快速发展。
5月16日,观众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免费参观北京文物展。本报记者赵洪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