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绮丽的玉都岫岩,养育了无数朴实无华的儿女。今年42岁的农村小学教师李秀娟,就是其中的翘楚。她用1000多个日日夜夜,无微不至地呵护青海玉树的藏族孤儿,既是老师,又是“妈妈”,用瘦弱的臂膀将他们拥紧,给他们家庭
5月14日,记者颠簸4个多小时,来到李秀娟家时,她和孩子们正在做饭。讲起和藏族娃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她依旧滔滔不绝,说到自己的孩子,她却满眼遗憾。
三年前,一直资助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觉拉乡孤贫学校14名藏族儿童的吴旭萍即将移居国外。由于放心不下这14个孩子,吴旭萍想到了远在岫岩前营子镇小学的好友李秀娟。觉拉乡位于青、川、藏三地交界,交通闭塞,地广人稀,能够到内地上学,是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把孩子们送到你的学校去吧,你照顾他们我放心。”李秀娟点头答应了。
如今,一朵朵漂亮的格桑花,在白山黑水间绽放。
谈起孩子们刚刚下车那一幕,李秀娟依然泪眼婆娑。酷热的夏天,14个孩子无一例外都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有羊毛袍子,十几平方米的小屋被孩子们填得满满的。孩子们根本不懂汉语,李秀娟从生活自理开始教起,比画着沟通,在一起劳动。
尽管都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可连三年级的简单加减法都算不好。“要让孩子们放下牧羊鞭,捧起书本学知识。”李秀娟的话,平静而坚定。在岫岩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下,她多方联系给孩子们落实户口,办理入学。登记学籍时,李秀娟的心被揪得更紧,14个孩子中,最小的索南巴宗生于1997年,最大的才仁朋措和俄金曲措都是1993年出生。因为大多是孤儿,这些孩子的生日只能精确到年,没有人知道他们出生的具体日期。
2007年9月的一天傍晚,年龄最大的藏族孩子俄金曲措因急性肠梗阻突然晕倒住院。李秀娟守在病床前两天两夜不曾合眼。
俄金曲措是个孤儿,他拉着李秀娟的手动情地说:“李老师,我从小就没有父母,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
“好儿子,妈妈的好儿子!”话音未落,母子已哽咽。
“教这些孩子,真是不容易。”谈到辅导孩子学习,李秀娟的话更多,“刚来时,汉语都说不顺,学英语更难。语文、数学、英语……她从ABC开始一步不落地补起。”
春华秋实,通过李秀娟孜孜不倦地言传身教,如今,孩子们稚嫩的眼神中,写满对知识的渴望。去年,孩子们跨入初中校门,年龄最小的索南巴宗成绩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稳居前五名,在同级200多同学中也排十几名。
李秀娟家里有一张全国地图,地图上,经常被抚摸的是玉树和岫岩。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李秀娟和众人本想隐瞒这一切,但最终孩子们还是知道了。31个小时,100个电话,或从李秀娟家打出,或从外界打进李秀娟家,电话的内容都是一致的,“孩子们在玉树的家人有消息吗?”
此时此刻,李秀娟能做的是照顾好这些在岫岩的孩子,给他们更多的温暖……
虽然李秀娟是满族人,但熟悉她的人都叫她“藏娃妈妈”。如今,她和这些青海玉树的藏族孩子情同一家。
记者要离开时,孩子们捧出亲手炸的麻花,塞到记者手里。那拧的紧紧的麻花,飘散出一股股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