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5月4日,以开展中小学教改实验为宗旨的北京景山学校正式建立。最初的五六年,景山学校即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也奠定了学校的立校之本:顺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地探索、改革、创新。
最令景山人自豪与骄傲的,是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特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辞
从那以后,景山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须臾不离“改革”二字。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界很多开风气之先的事件发生在北京景山学校。
早在1978年,全国第一批中小学特级教师,诞生在北京景山学校。马淑珍、郑俊选、方碧辉三位老师的荣誉,象征着中国社会尊师重教的古老传统,在拨乱反正中得以恢复。
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国务院主管科技文教工作的方毅副总理敏锐地意识到世界将要进入个人计算机普及应用的信息化时代,特意从美国带回了一台IBM的PC机,并将它送给了景山学校。学校立即利用这台当时非常宝贵的PC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小学的计算机教研组,随后,又率先在全国开设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编写了第一本计算机教材,并率先实现了光纤校园网络。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学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将景山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向全国。2009年,成立了公益性的、无偿的、面向全国教育界的“景山教育网络联盟”,目前全国已有80所学校加盟,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提高的目的。
景山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根据中小学九年一贯的学制自编教材的学校。这套教材也是目前唯一获教育部批准并在全国推广的中小学校自编实验教材。全国先后有24个省市500多所学校使用景山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给予了充分肯定。
景山学校还首创了中小学与国家重点高校合作办学的范式。2000年,学校与清华、北大等十所全国重点高校以及北京的科研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利用这些高校、科研单位先进、高端的科研资源,包括国家实验室,让中小学生尽早接触最先进、最前端的科学成果和理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为此有大批有才华的中小学生在全国乃至世界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
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很多矛盾交织纠缠,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相当普遍。但教书育人,最需平心静气,最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和担当。
尽管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应试教育的压力无从回避,但我们还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学生快乐成长高于一切”,学校有责任自觉主动地调整教育教学的安排,教师有责任精心备课提高效率,尽量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
随着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向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向转变,景山学校学生能力强、知识面宽、学有特长的优势日渐凸显。景山学校的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想敢说,不乏创造力和想像力。我们认为这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最应珍惜的成果。美国宇航局在向全世界中小学生征集的实验方案中,选中了中国景山学校李桃桃提出的“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方案;前不久我国“希望一号”卫星发射搭载的唯一中小学生的实验方案,选中了景山学校刘重华同学设计的“天圆地方”实验方案。
张尚同学,曾在波兰举办的世界航模锦标赛上荣获冠军;杨歌同学,则在世界中学生最高赛事――美国工程师大奖赛上获得银奖;宫郑同学在第12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牌;王文翰同学在全国物理联赛中获一等奖,被清华大学提前破格录取到“诺贝尔基础班”……这些成就,说明景山学校的学生,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的竞争能力。
景山学校因教改实验而创办,景山学校因改革开放而发展。在学校制订的《北京景山学校文化战略纲要》中,已经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一项可持续的思想保障,写入《北京景山学校制度大典》作为实施的制度保障,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的重要改革目标,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力争在创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校过程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毕业生。(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