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由于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练,工作中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近年来,江苏吴江市委市政府坚持用“一线”作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主阵地,积极鼓励、引导和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一线磨练作风、历练能力,同时大力选拔来自一线、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当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问题也随之出现,”吴江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历练,在实际岗位上直接面对老百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以及在基层一线的实践锻炼,年轻的‘三门干部’在意志品质和工作斗志上缺乏磨练,工作中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统筹兼顾的协调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也亟待提高。”
吴江市农业委员会中层干部王华就是典型的“三门干部”。2008年,她作为该市首批到乡镇挂职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之一,到松陵镇担任环保助理。
“以前在机关工作时,只知道环保部门就是对那些违法企业进行行政处罚,但挂任环保助理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环保部门其实更多的是要为企业服务。”王华向记者讲了一件令她记忆深刻的事情,松陵镇友谊村有家民营涂装设备厂,因新农村建设要进行搬迁。但其工艺涉及到磷化处理,且之前的环保手续并不规范,所以搬迁时必须重新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为保证友谊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王华和同事几次带着该企业去汾湖相关企业实地学习污水处理工艺,指导企业进行污水处理。目前该企业已顺利完成搬迁的前期工作。
“记得刚来挂职的时候,天天都要跑村。为了方便,我一个夏天几乎没有穿过裙子。虽然辛苦,但我学会了如何与村民打交道,做好群众工作。”王华说。
除选派首批20名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到乡镇挂任助理级干部外,吴江市还先后选派了5轮264名农村工作指导员、5批283名薄弱村挂职干部和108名信访、动拆迁部门、抗震救灾一线挂职干部,目前正启动实施镇局级后备干部赴信访和动迁部门实践锻炼计划,该市所有市级机关镇局级后备干部将分4批到信访、动拆迁等基层一线岗位挂职锻炼3个月。
“一线”是干部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普通群众,处于各类矛盾的第一线。基层的所见所闻,不仅拓展了我的工作思路,也进一步增强了我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变革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决心和勇气。”盛泽镇党委组织委员孙阿利说。
1995年大学毕业后,孙阿利先后担任吴江市广播电视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组织人事科副科长、科长等职。2005年,她担任盛泽镇党委委员,分管宣传工作;2009年,转任组织委员,分管组织、人事、人才市场工作。
从机关到乡镇,孙阿利经历了工作环境、内容和对象的变化。在乡镇工作的5年,身边同事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工作成效的工作作风让孙阿利深深感动,这使她也养成了坚持“立足实际,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务实态度。
“把优秀的机关干部派下去,把出色的基层干部选拔上来,两者互换并非简单的移位,而是优势的叠加、放大。”吴江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线出干部是我们在多年干部队伍建设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不仅能够磨练年轻干部的意志,激发斗志,还有利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
“一线”是干部成长成才的“主渠道”
在大力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的同时,吴江市还注重从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那些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干部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同里镇副镇长吴建林就是从基层一线做起的干部。1995年,大学毕业的吴建林被分配到该市水利局水利勘察设计室工作。2年后,他被调任到同里镇水利管理服务站,一干就是10年。其间,他顺利完成了2家下属企业的转制,100多名员工无一上访。2007年,吴建林被提拔为同里镇副镇长,分管规划、城建、动迁等工作。
“在水利站工作了10年,我直接面对群众,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和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统筹兼顾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些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使我在开展当前工作时,能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吴建林说,“有了‘三贴近’,即使是难度大的动迁工作,也能做得游刃有余,让那些因一时不了解政策而怒气冲冲来找我的群众,最终能满意而归。”
吴建林认为,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是最能体现政府公信力、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换位思考”是他常对工作人员说的话,他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将心比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拆迁户考虑,并且要善于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力所能及地为拆迁户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除了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外,注重选拔有一线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也是“一线工程”的重要内容,能切实推动发挥“一线”在培养年轻干部中的主阵地作用。据介绍,近3年来,吴江共提拔副科职以上年轻干部134人,其中从基层一线提拔和从机关提拔到基层一线的91人,占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