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史鉴清明 理念温暖

2010-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肇星 我有话说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台上,我左边坐着拥有许多年轻“粉丝”的滑冰名将杨扬,右边坐着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我莫名其妙地想起小说家马克・吐温与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我北大的老师周培源副校长曾是他的学生)的故事。有人说,爱因斯坦真了不起,世界上没几个人能懂他的理论;有人说,吐温才了不起,人

人都喜欢他的幽默……

趁着开会的铃声还未响起,我对杨扬说,我大学一年级在未名湖上过滑冰课,课后还花五分钱租一小时冰鞋在北海练过一次;大二时国家经济困难,吃不太饱,体育课停了;现在再学滑冰晚不晚?杨答,有点晚,但可学打冰壶球,加拿大打冰壶球的有的年过九十。说完,她送我一副这几天温哥华冬奥会特制的冰上运动员手套。我大受鼓舞。接着,我扭头向李慎明博导请教国际上社会科学的动态。他表达了对党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谈了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看法,意犹未尽,顺手赠我一本《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我当晚在大山东团驻地开始如饥似渴地读慎明同志这部新作,边读边浮想翩翩,不知黎明将至。

书从苏联的变化和西方也希望和平演变中国写起,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指出执政党要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为理论无国界,但好的理论必须立足国情,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书花了很多的篇幅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这正是我近十年来常思索的难题。作者针对现实,摆史实、讲道理,有说服力。看来,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罪于某位领导人,要从信仰上、体制上找病根;也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外因,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内因为主的原理是颠扑不破的。我在外交部期间,曾利用工作之便向不下三十位外国领导人请教过苏联解体的原因,得到了不少于三十种回答,涉及上层腐败、信仰异化、言行不一、法制不健全、民族不平等、经济体制僵化、贫富悬殊、改革太急、与美争霸失利……等。有的回答具体而微妙,说只因前苏联不像中国那样有邓小平。一位多次访问苏联的美国前国务卿还说,前苏联聪明的官员不比美国少,但前苏共领导人拥有的超豪华轿车和别墅比美国总统多……我觉得,这本书给出的回答涵盖了所有以上内容,并且作了认真梳理。

书中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信仰不是说教。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依然自觉自愿、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才叫信仰。马克思本人就是榜样。他两次拒绝德国当局的高官引诱,长期忍受贫困生活,三个孩子死于贫病,写《资本论》得到的稿酬勉强够买烟抽……

书中指出,共产党员得讲质量。我一下子想起来,去年参加全国人大与俄罗斯杜马的交流活动时,一位前苏共党员心情沉重地私下告诉我:苏共在有约35万名党员的时候夺得政权,有约550万名党员时打败希特勒,有近两千万党员时丧失政权……好像美国诗人惠特曼也说过,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和国土。

书中强调,理论必须落实到执政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中。我想起党校老师二十年前就引用过的经典名句: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书中强调,我们理想远大美好,但前面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必须以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为明镜,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都要坚定信念,拒绝各种内外诱惑,防止腐败,真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有群众支持就能战无不胜。

书中还用列宁的话劝大家,“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记得60年前我刚上小学时,教语文和算术的刘凤楼老师、张敦兰老师不约而同地讲过这句话。真惭愧,入了党,当了干部,却较少重温这话了。其实,责任越大,越需要学习。实际工作的规律是,老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领导好好学习,群众奋发有为。我高兴,读这本书可以让自己变得年轻好学一点。

这次人大会议开了九天半。我夜夜翻这本书,但读得慢,想得多。我还打电话向我在南开大学带的博士生推荐了这本书,他是党员,四川乡下人,学风较朴实。读这种专著,不像看电视连续剧那么轻松,但的确是一种“被解惑释疑”的享受。我会再读好多遍我在书中划了“道道杠杠”的段落,同时盼着将来能有一种二三百页的简写本,现在这部书共491页,而且对老年读者来讲字体较小。

我还想再读《资本论》。两会前在欧洲听说,自前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法德等国读马克思的人又多了一些,英文版《资本论》又重印了不少。一位英国主教公开说,《资本论》的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我会重读《资本论》的简译本,我和赵启正等同学二十年前在党校读的就是中文缩写本。

 

2010年3月5日至14日北京西城区职工之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