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秘王国不丹

2010-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不久前,记者到不丹采访南亚区域国家联盟首脑会议,感受到了这个喜马拉雅山王国的神秘气息。

不丹的首届国际盛会

不丹此前未举办过大型国际活动,这一次,为了迎接此次南盟国家的盛典,首都廷布的所有宾馆、饭店以及家庭旅馆均只供接待出席南盟首脑会议的各国首脑

、各成员国代表团和观察员成员国代表团成员,同时还将接待大约200名来自南盟8个成员国以及包括中国媒体在内的各国记者。

不丹全国只有一个国际机场,那就是帕罗机场,机场简陋却整洁,但不论不丹建筑风格如何西化,其屋顶依然是类似于中国西藏风格的大尖顶,标志着不丹“万变不离其宗”。从帕罗到不丹首都廷布大约50公里的路途,沿路上,不丹中小学学生、僧侣、政府公务员有秩序地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欢迎队伍,平均每隔5公里左右就有大约200人的队伍,夹道欢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热情而有节奏地高呼各种欢迎口号。警方布置了小型高效的安保力量,包括一些特种部队官兵,他们使用防弹装甲车,配有特训的狙击枪手,以防任何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不丹的大学生和政府公务员成了此次峰会的志愿者。这里所有的接待人员都面带微笑,服务周到,即使一些宾客抱怨得毫无道理,他们也都能泰然处之,这就感动了所有的宾客。虽然不丹的通讯技术能力还不够先进,宾馆设施条件也不能算齐备,宾馆的食谱过于简单,有点像中国的乡村家庭旅馆,但几乎所有的来宾都没有抱怨,因为这里的人民太善良,太淳朴,太憨厚,太谦和。

不丹人的对外开放

不丹曾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不丹王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现代,尤其是最近10年发生了巨变――一座座桥梁和新型建筑物拔地而起,而学校、医院和邮局等现代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新型建筑鳞次栉比。不丹目前拥有四座大型水电站,不仅保证不丹国内电力的自给自足,还向印度出口,成为不丹经济最大的收入来源;不丹国民享受免费教育和医疗;不丹人的预期寿命也从40岁跃增至66岁;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儿童就学率也越来越高,虽然英语并不是官方语言,但在不丹,许多人会讲英语。去年不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0美元。一些早些年逃离不丹的不丹人,现在开始后悔了,想返回不丹。

近十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开放了卫星电视和互联网市场,打开了不丹人了解世界的窗口。在当地,可以看到33个外国台,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央电视台9套英文节目和西藏电视台1套。现在,从电视上看美国大片、中国的功夫片和印度电影,已经成为不丹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消遣。一些青年人开始热衷于新开放的舞厅、酒吧,青年男女在夜晚一起共享迪斯科,蹦蹦跳跳,载歌载舞。虽然近些年来,不丹的犯罪率有所上升,但总体而言,不丹人依然享受着悠然自得、古朴检点的山林田园生活,被称作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民。

不丹的森林覆盖率达72%。不丹林木品种多,品位高,木材蓄积量约6.7亿立方米,但不丹没有滥伐现象,山民砍一株树需要特别许可,国有林区伐木须经过严格审批。不丹政府还规定每年6月2日为全国植树日,要求所有公民都参加植树,绿化祖国。

不丹人的衣食住行

普通的不丹男子往往身着被称为“果”的传统过膝长袍,脚穿皮鞋,双腿套上长筒袜。但越是王室成员和达官显贵,其服饰就越讲究,记者发现,多数的不丹王族,往往身着红黄道相间图案的“果”。黄色象征着王权,红色则象征着喇嘛教。从“果”料质地的不同你可以看出门第的高低。目前的“果”开始西化,一些西方国家礼服的样式开始成了新式“果”的图案,而且许多年轻人开始洋为“不”用,上身是西式图案的“果”,下穿坚挺的意大利皮鞋,更有趣的是,不丹的国服只有在迎接贵客或者盛大庆典时穿,平时,都市里的民众在家往往是牛仔裤,衬衫,很休闲。

在不丹的普那卡市,记者发现了一位不丹妇女的牙齿成了赤红色,显得很吓人。记者问,不丹人就这样保护牙齿吗?这位妇女倒也不害羞,手里面拿着一种绿色植物,放到嘴里咀嚼,走上前说,“我们咀嚼的是‘帕里’。”记者问,“是草药?”那位妇女说,“我也不懂,反正能让人取暖,你看那个寺庙里面的小僧人都是吃这个取暖,要不然他们大冬天怎么能念那么长的经,而不被冻僵。”。记者愕然了。据介绍,“帕里”生长在不丹南部,是一种藤蔓植物的叶子,用它包着“多马”(当地一种植物)吃,这种混合的汁液有发热提神的功效,可连渣一起吞食。

在首都不丹的一个民俗博物馆,记者访问了一个原始村落遗址,发现彩绘的男性生殖器在墙壁上、大门上举目可见,并且图案各有特点。一位当地的导游对我们说,“男性生殖器可以传宗接代,是阳刚有力的象征,可保护我们村和村民免遭不幸。”在首都廷布国家邮政局,记者在购买邮票时,发现明信片上也绘有男性生殖器,非常醒目。看来,生殖崇拜在不丹不仅是一种习俗,而且成为一种文化。

不丹人住房条件虽然有很大改善,但在记者看来,依然只是摆脱贫困、接近温饱的水平。记者有幸走进了一个从外地迁居首都的不丹民众的家,低头穿过房门进入里间,里面非常拥挤,一张床铺抵住两面墙壁。虽然房间小,但佛龛占据了屋子中央,佛龛上铺着黄色的台布,金色的佛像置于其上,酥油灯通宵点着,是房间里最神圣、气派的地方。逢年过节,或者每当家族的婚丧嫁娶,甚至自娱自乐,都需要先供奉神灵,磕头祈祷,有的时候,主人还特请专业的喇嘛寺僧人为其吹奏经乐,以显示气魄。千百年来,由于巍峨的群山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使得不丹淳朴的民风和生活习惯得以保存,以至于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不丹着实有些“怪”,这里的人们拒收小费,而且出售商品很少有折扣。

走在不丹首都廷布的街头,能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齐脚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着雪白整齐的袖口,下着齐膝裙和长筒袜。据当地人说,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掉出来。男子的服装上既无扣子,也无兜,只靠一根宽腰带束紧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开阔的胸怀”,袖子里装不下的东西可以放在怀里。成年人将身上带的“零碎”都堆在怀里。学生上学无需背书包,所有文具和书本都揣在怀里,衣服鼓鼓囊囊的。

不丹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相似,他们也吃饺子。但这种饺子似乎更像上海人吃的小笼包,所不同的是,饺子皮比较薄,带着水汽,有点粘。在廷布的大街上,我们还看到了中餐馆,上面标着“饭碗”和“酒吧”两个汉语词,后来记者才明白,饭碗指的是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因为饭碗旁,就有一副热气腾腾米饭的宣传画,而酒吧的意思自不必说,不丹人用自己的理解接受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不丹人的宗教情结

无论是山边路旁,还是房顶门前,不丹各地随处可见一片片迎风招展的五彩旗,场面蔚为壮观,古朴中透出几分神秘。这里的国民信奉藏传佛教,这些五彩旗其实是印着经文的经幡。以前,这种长三尺、宽一尺的经幡上都印有“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和龙、虎等图案,旗子的边沿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和土地,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空。

现在,人们为了方便,不丹当地的大部分经幡干脆做成五彩旗,不印图案和文字。每到喜庆生辰、逢年过节甚至乔迁新居时,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挂经幡,以祈求神灵的庇佑。有趣的是,不丹人经常把经文塞进木桶里,让其顺水飘流。在当地人看来,木桶因水流而动,也是自己向神诵经的一种方式。类似牛头马面、鹰嘴猴脸的面具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到了重大的宗教节日,不少不丹人载歌载舞时,都要身穿鹅黄色的丝缎裙,脚蹬绣花牛皮靴,头戴各式各样“面目狰狞”的面具。当地人称,这些面具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有的是表示对大自然的虔诚,有的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有的则是祈求来年上天能赐予好收成。

而今不丹,还有一个宗教风俗,即孩子们满月的时候,孩子家长往往把孩子带到寺庙,有寺庙主持为他们洒圣水,以保证孩子驱邪避魔,一生平安,不仅如此,孩子家长往往对世俗医术并不全信,有的家长刚刚在医院拿完药,就要到寺庙去取圣水,以求真正的洁净。

新闻链接

不丹简介

不丹王国(The Ki ng dom of t heBhutan)在梵语中意为“西藏的边陲”,别称:神龙之国(不丹人自称“竺域”,意为“龙”)。面积4.65万平方公里,人口75万。国王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2007年4月登基。

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东北、西北与中国为邻;南部与印度接壤。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离出去,但作为清朝的藩属国,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

农业是不丹支柱产业。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3.3%。2002年12月,不丹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在联合国发展署发表的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不丹首次进入中等发展中国家行列。普通家庭三大件依次是手表、收音机和电饭煲,占有率分别为75%、67%和31%。不丹重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每年只允许6000名外国游客入境旅游,而且他们的行程还必须经不丹政府仔细审核。1999年6月2日,不丹国王吉格梅・旺楚克宣布,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收看电视。不丹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引入电视的国家。

军队主要由皇家陆军、皇家警察和皇家卫队组成,共1.4万余人。实行征兵制,国王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全部军费、大部分装备和给养由印度提供。

全国实行免费教育,现有各类学校512所,在校学生19万余名。目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国民识字率约为60%。2003年6月,不丹第一所大学不丹皇家大学正式成立。

截至2006年,不丹已同印度等21个国家及欧盟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纽约和日内瓦设有常驻代表处,在印度、孟加拉国、科威特和泰国设有使馆,在14个国家设有15位名誉领事。印度和孟加拉国在不丹设有使馆。不丹于1971年加入联合国,目前是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中国同不丹迄今未建交,但两国关系一直友好。

不丹小学生

不丹景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