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安徽演艺集团自今年2月22日挂牌成立后推出的首个原创主旋律作品,通过3个月创作、排练和反复打磨,演出空前成功,很多观众流着热泪看完全剧。而在戏外,《魂系小岗》更是创造了主旋律剧目公演即商演的“第一次”――没
“转企改制激活了艺术生产力,调动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在安徽演艺集团总经理张居淮的眼里,《魂系小岗》的新气象展现的是“转变”的力量。
观念转变:改革凝聚合力
“看着舞台没戏演,堵啊!”――金狮奖获得者李静套用话剧《万世根本》的台词描述原有体制下演职员的心情;对于面临改革的忐忑,李静套用的台词是“上头的事,难说”;而改革实施以后,则是大家要“豁出命来往前奔”!
三句台词,形象反映了三个阶段的普遍心态。改制之前,安徽宣传文化系统专业院团虽然也曾创造过辉煌,但总体实力薄弱,资源配置割据,尤其是缺乏市场意识,逐步被日益增长的艺术市场需求边缘化。“只有改革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早改革早主动早得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的态度,代表了省委省政府的共识和决心――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地区,安徽在出版、发行、报业改革的成功实践中感受到了改革的力量,把握了实施改革的基本“窍门”:尊重规律,实事求是。
“改革方案实施前,我们制定了三套预案,设想了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梅梅介绍,与其他行业不同,演艺院团的人既是生产资料,也是“艺术产品”,因此转企改制也面临着更多难题。“别人有的我们学,别人没有的我们创”――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改革过程中针对艺术规律、市场规律,实施“有区别”政策,不仅稳妥安置了离退休人员,而且在组建集团中,把条件比较成熟的黄梅戏剧院、歌舞剧院、杂技团、话剧院、安徽大剧院直接事改企;而对交响乐、民乐则合并成立安徽乐团,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安徽京剧院一样保留事业性质,实行企业化管理。
“走得放心,留得安心。”张秋梅是安徽大剧院员工,她把转企改制心态总结为八个字。“安心”是政策到位,“放心”是观念的革新。张居淮说,非改不可的形势、兼顾各方根本利益的政策促进了员工的改革合力,“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改革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
机制转变:运营毕现活力
4月26日,安徽演艺集团“演艺之春”大型演出季隆重推出――不仅演出剧目品种齐全,几乎涉及集团下属所有单位,而且剧场、广场和专场演出形式多样,演出范围则涵盖了省内省外。
清产核资、身份转换、资源整合……集团初创正是繁忙之时,规模空前的演出季是怎样推出的?“机制转变激发的活力跟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副总经理宇洪杰说,新机制下演职人员投入创作、排练、演出“不需要动员”。同时,通过推行按需下单、全员营销、整体营销的市场化方式运作模式,又充分发挥了机制优势。在新机制下,话剧院继现代大型儿童剧《山里的泥鳅》在上海连演16场后,儿童剧《灰姑娘与水晶鞋》、《三打白骨精》又在河南进行6场商业演出;为纪念严凤英诞辰80周年创作的大型黄梅戏交响清唱剧《天上人间》,通过商业演出实现收入近40万元;黄梅戏《风雨丽人行》,交响音乐会《五月交响》、《国粹京剧进校园》,综艺节目《五月放歌》……一台台节目赢得了观众。
“我们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紧迫感。”何云,是名列“新世纪五朵金花”之首的黄梅戏优秀演员,文静略带腼腆。过去,剧院虽然也在开拓市场,但那只是领导的事。现在集团实行全员营销,人人都感觉到压力和责任,平日埋头演戏的何云也承担了营销任务,而且一次销售了90多张门票,首战告捷。如果说全员营销让演职人员受到市场洗礼,激活了潜力,那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机制,则极大提高了艺术生产力。优秀青年舞蹈演员赵晶谨对“大锅饭”时的状态记忆犹新,“没人愿意多跳,只要有一段节目就行了”。改制以后,大家是争着要多跳,在一场有12个舞段的演出中,赵晶谨自己就跳了6个舞段。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的开幕式演出、世博会安徽周的演出、“花鼓・安徽”亮相台湾、准备徽商大会开幕式的演出……张居淮给记者开出了安徽演艺集团边改革、边整合、边演出的“节目单”,“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不仅蒋建国、韩再芬双获‘文华奖’,而且创纪录的有3部作品入选,不能不说改革的作用。”
方向转变:市场洋溢魅力
3个月演出20多场,对歌舞或热门戏剧演员应该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对于被称为“活化石”的徽剧而言则称得上是“巨变”。37岁的国家一级演员、安徽京剧院的汪育珠说起传统徽剧在上海演出时600多观众冒雨赶来观看、7个省级电台全程直播的盛况,说起3个月演了过去大半年场次的戏,感慨万千:“走进市场,看到了希望!”
坐等政府点戏、坐等别人上门,是改制前多数演艺院团的常态。转企改制以后,安徽演艺集团主动出击找市场、想方设法培育市场,在艰辛中转变,在转变中开拓,在开拓中享受市场的魅力。5月12日,由安徽演艺集团发起,包括省直和14个市28家有实力和影响的演艺场所、中介机构和表演团体组成的安徽演出联盟成立。这个以项目为依托、以演出资源共享为目的的松散性经营联合平台,旨在为演出团体找市场,为演出场所找剧(节)目,为中介机构找发展空间,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避险增效,繁荣省内演出市场。
“在联盟成立大会上我们就与宣城谈妥了演出协议。”安徽杂技团团长朱建华介绍,已经在演艺市场上闯荡多年的杂技团过去主要是在国外演出,转企改制以后,一方面从对国外市场的高级劳务输出向剧务输出转变,一方面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眼下,杂技团一团正在美国布兰森市进行为期1年的商业演出,“大跳板”、“空竹”、“车技”受到观众的追捧,演出费用在国内同行中标准最高;下半年,杂技二团也将去美国进行新的商业演出,欧洲市场的开拓同样形势看好。在国内,杂技团的商业演出也已经启动。
“黄梅戏《牛郎织女》要推出3D版!”在刚刚结束的深圳文博会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已与珠海“杨氏设计”签约,双方将联手打造一台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把传统剧情融入全新的舞台设计,利用高科技手段把织女下凡、牛郎追妻、鹊桥相会,如梦似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介绍,黄梅戏一直致力于把传统戏曲艺术与高科技手段相融合,只不过过去主要考虑艺术效果,转企改制后则在艺术之中又融入了观众和市场的元素。
天仙配茶戏楼的全国连锁推广、杂技百戏城加紧建设、黄梅戏精品剧目走进“中国十大名城”和“十大名校”……“转变”的力量,推动着安徽演艺集团生机勃勃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