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老渤海精神的当代诠释

2010-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福友 我有话说
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有19.8万人参军参战,18万民工随军支前,近万人英勇捐躯。他们以自己的斗争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也共同铸造了为后世广为传颂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在和平建设

时期,老渤海精神是滨州新时期凝聚军心民心的重要载体。2009年,投资1.5亿元、历时两年建成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正式开园,该园面积2.5万平方米,被列为国家革命历史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发挥传承老渤海精神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密切军地联系的重要平台。

以促进军地发展稳定为大局,建立优抚安置工作新机制

滨州现有各类优抚对象18.1万人,重点优抚对象4.1万人。优抚安置工作关系到各类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关系到国家改革稳定的大局。滨州始终把落实优抚政策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抚安置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大大促进了部队建设和社会稳定。

解决优抚对象治病、住房难。制定了《滨州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各类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在享受城镇医保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惠的基础上,再享受优抚补助,并实行一站式当即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2009年,全市发放优抚医疗补助资金3829.5万元。全市还投入资金6961万元,为990户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难问题。

解决就业难题。在机关精简、企业改制、职数有限的情况下,各级人事部门在制定年度人事安排计划时预留职数,用于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同时,认真做好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工作,团以上干部家属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营职以下干部安置到工资收入有保障的企业。三年来,全市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27名,随军随调家属104名,全部按规定落实。同时,积极为自主择业干部和退役士兵提供创业机遇,各种待遇和优惠条件得到了较好保障。强化政府调控,依法安置退役士兵4265名,接收军休干部30名,严格落实了政治、生活、医疗待遇。“四项安置”连续10年全部达到了100%。

以提升部队战斗力为目标,开创拥军工作新局面

帮助部队解决基础设施、战备训练、综合保障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是下大力气建设拥军工程,把部队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纳入统一规划,并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秦台军事训练中心建成使用8年来,设施不断翻新完善,累计投资已达5000多万元;投资52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滨州军分区新营区于2008年“八一”建军节前启用;投资9200万元、占地380亩的驻邹平某部炮兵团营区已投入使用,实现了驻军部队官兵集中管理、集中训练,为提高部队综合训练能力提供了坚实平台;惠民县投资7200万元启动了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修复工程,对弘扬红色历史文化,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全市出资3800万元,为武警、边防部队购置巡逻车,支持县区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边防哨所兴建改造营房。三年来,滨州兴建上规模、成系列、有影响的拥军工程4项,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无偿划拨土地600余亩。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滨州开创了“科技、法律、文化、支前、服务”五项拥军的良好局面。例如,为了帮助部队实施人才战略,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常年为武警官兵免费提供图书阅览、学习场所和咨询服务;全市向部队赠送微机150多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0多期,有800名官兵取得了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两级法院和法律援助中心,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856人次,受理军人军属投诉和协调解决各类纠纷98件,满意率达到了100%。

以军地融合式发展为方向,推进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

在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活动中搭建双拥共建平台,军地军民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谋发展,形成了强大合力,带来了新成效。军地双方签订《军民共建协议书》,将建设文明山东“十大行动”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四创”活动列入共建内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为蓝本对双方的义务作出约定,使军民共建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长效机制。截至目前,滨州共结成军民共建点230个,70%以上的共建单位被各级评为文明单位,推进了双拥工作社会化,促进了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推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开展,滨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驻滨部队与48个村结为共建对子,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开展共建活动。武警边防支队与无棣县沙头渔村共创“爱民固边模范村”,该村被滨州市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中央综治办、司法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示范村”。

北海新区是滨州黄河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前沿,在“万吨港”建设工地、国华风力发电、东风港船舶制造基地,武警边防支队、武警支队与地方公安和企业、村委会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建立共建点21个,健全群防群治组织65个,建成警务室15个,成立巡逻防控队87支365人,安装摄像探头43处,健全预警体系,筑牢防控网络,实现了大型项目、重点区域零发案,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2009年,由驻滨部队和公安等单位参加的滨州市应急救援支队在市消防支队正式成立,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