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80年6月23日上午,我坐在回乌鲁木齐市的69次列车上,从广播里听到了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消息,当时我惊呆了。因为如果不是他坚持让我去美国考察沙漠,我将与他一起进入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可如今,我还能再见到他吗?”30年后,作为彭加木亲密战友和继任者的夏训诚研究员,说起当年的情景,仿佛
“我向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时30分”
这是彭加木留给与他一起考察的队员们最后的字条。当时的见证人闫鸿建说起那一刻,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一般。
1964 年、1979 年和1980 年,彭加木三次来到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这里是我们古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近百年来中外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丰富的钾盐,可能还有稀有金属,彭加木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考察,为国家找到最急需的矿产。
夏训诚回忆道:1979年秋他们在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时,彭加木曾对他说:“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人、瑞典人、日本人一次又一次来到罗布泊考察探险,写了许多关于罗布泊、楼兰的文章。以至外国人不无骄傲、中国人不无伤心地说:罗布泊在中国,而罗布泊的研究在国外。我不希望在罗布泊,全是外国人留下的足迹。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凭着这一句话,我就觉得应该把自己的骨头埋在罗布泊。”当时他没有多想,现在想想,彭加木早就有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罗布泊的念头。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意思是希望家庭和睦。但他却自己改名为加木,要为边疆建设“添草加木”,自愿舍小家为大家,让自己的足迹遍布十多个省区。也许有人会说他傻,可这就是他的本性,不怕苦不怕累的本性。他的实际行动显现他的勇气,在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正是这样高尚的人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罗布泊研究繁荣的景象。
这是在纪念彭加木逝世三十周年活动上,乌鲁木齐天文站年轻科技工作者杜芝茂发自肺腑的一段话。这位年轻人没有见过彭加木,更不可能与彭加木一起共事,踏上去罗布泊科考的路,但他的话却让我们感到:彭加木走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间,留在科技工作者的心中,成为他们探知科学未来的动力与源泉。
夏训诚,这位将彭加木称为导师的继任者,在彭加木去世后三十年里,先后带领科考队29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广泛深入的科学考察,基本搞清了这块神秘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矿产资源、钾、镁、重水、稀有金属的储量和综合利用价值,先后出版了《罗布泊科学考察与研究》论文集,《神秘的罗布泊》图片集和《中国罗布泊》专著等。2005年,罗布泊研究成果进入中国科学界最高殿堂――香山会议,2008年《中国罗布泊》专著经10多位专家院士认真评选后,获得国家奖,宣告了中国科学家对罗布泊地区的研究在世界同领域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新疆科技厅厅长张小雷说:“彭加木在世时就是一个感动中国的知名科学家,他献身边疆、献身科技、勇斗癌魔、甘当铺路石的精神,已传遍了神州大地。他不仅被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树为标兵,2009年他去世后29年时,还被全国人民推选为新中国60年感动中国百名人物。如今新疆再次站在历史的大发展、大跨越、大建设、大开放的时期,缅怀彭加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继承彭加木的遗志,在建设创新型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建功立业,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