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县距拉萨遥遥数千里,竟能把整车的鲜鱼活着运达!这真令人兴奋。能花费如此精力把鲜鱼运到拉萨销售,说明贺兰县渔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也证明那里的渔业市场已相当成熟。
贺兰县农牧渔业局水产站站长刘欣告诉记者:贺兰县养殖水面已经超过8万亩,其中精养水面就有4.1万亩。去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万吨,渔业总产值近2亿元,已成为西北第一渔业大县,渔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
这么大的产量,显然不是宁夏本地人能够消费得了的。刘欣告诉记者,贺兰县的水产品外销量占80%以上。在拉萨市,就有他们设立的销售点。当然那里的销售价格要比原产地高出许多。
能把鲜鱼卖到西藏拉萨,周边省区就更不在话下。说起销售网点,水产站站长刘欣颇有点如数家珍的自豪:青海的西宁,甘肃的兰州,内蒙古的包头、临河,陕西的榆林、延安、定边,都能吃到贺兰的鲜鱼,就是在遥远的新疆,吃贺兰鲜鱼也不是什么难事。
借助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贺兰县的鱼游遍了大西北的许多城市、乡村,轻松地跃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地处引黄灌区、湖泊湿地众多的贺兰县,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如果说贺兰县是西北渔业第一县的话,那么贺兰县的常信乡就是西北渔业第一乡!”说这话的是常信乡党委书记王国兵和乡长朱立峰。占有贺兰县渔业半壁江山的常信乡,有底气说这句话。这个乡专门配备了水产专干,是宁夏所有乡镇中唯一的水产专干。渔业在这个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贺兰县在常信乡正兴建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总面积达1.5万亩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
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生态渔业示范区。只见各种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在紧张作业。乡长朱立峰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20日开工以来,每天挖塘、清淤、修路的机械都不下百台。原来只有几亩的小鱼池,现在多被改造成近百亩的大鱼池。这样可以提高鱼池自身的净化功能,降低40%的成本,提高15%的产量。据朱立峰介绍,示范区将建大水面立体养殖区、新品种种苗繁育及科技培训试验区、观光休闲渔业区和现代生态渔业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成为集优质水产品无公害高效养殖、优质苗种规模繁育、名优品种引进、高新技术示范、渔业休闲及培训、科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渔业示范区。
在贺兰县,从事渔业生产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8500元。朱立峰乡长告诉记者,除了本地人靠养鱼致富外,还有100多户四川人携家带口来常信乡养鱼,有的已经超过10年。可观的收入,让他们在这里扎下了根。
现在,有了水位较深的大鱼塘,鱼在里面可以安全越冬,秋季也不必再清鱼塘,鲜鱼可以在冬季大量上市、卖上好价钱了。
水产品的外销,与过去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刘欣站长告诉记者,二三十年前,农民们把成堆成堆的死鱼摆在公路边等待买主,自然卖不上高价。后来,既组织本地车辆外销,又联系外地客商前来拉运,并在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专门从事水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一度达到五六十人。联系买鱼的,往出运鱼的,前来拉鱼的,不绝于途。外销的品种,也由最初的鲤鱼等少数品种增加到十几个品种,特别是一些名优品种外销量的增加,更是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宁夏打造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近日,游客乘船在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破浪前行。宁夏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长十余公里,宽五十至一百米,两侧崖壁高三十米以上,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新华社记者刘泉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