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将亿万有才能、精力充沛和足智多谋的男男女女转向建设性的目标,文明就可能不断瓦解成越来越贫困和无法无天的状态,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要它回头可能就不那么容易
“摆脱
然而,一位美国社会学家却泼了一盆冷水,并警示:“亿万工人将在市场全球化和自动化的双重力量下永久性地闲着没事干……如果不将亿万有才能、精力充沛和足智多谋的男男女女转向建设性的目标,文明就可能不断瓦解成越来越贫困和无法无天的状态,而且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要它回头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现实情形的确不容乐观,现代技术创造繁荣也制造灾难,瓦解文明的威胁不仅来自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破坏或资源枯竭,还来自自动化生产对人的排斥、对人性即人的文化性的否定。从根本上看,人类目前的境遇是现代技术逻辑的必然演绎。想要消除这些威胁,就必须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一统天下的格局,把手工劳动重新引入社会实践。这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真正具有建设性的目标。
如《诗经・鸿雁》所咏:“虽则劬劳,其究安居。”对人来说,劳动是不可摆脱的。古往今来,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生和延续,人的文化性的造就和增进,人的生存内容的充实和丰满,或者说,人的自由发展和完整实现,都取决于自食其力的手工劳动。为了“安居”,为了不至于在自动化的“天堂”里沦为非人性的存在,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被现代生产方式所否定的“手”或“手工”,重新认识它的人文特性,以及它对人类文明构成和劳动者生存状态的积极意义。在这方面,底蕴深厚的中华民族最有发言权,也最有可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思想和实践的贡献。
自动化的机器如同高科技的“机械手”,以力度、速度和精度极高却单调划一的机械动作外化手的抓握功能,然而,与手的抓握动作紧密关联的人性内涵和人文意义却荡然无存
中华文明是在原始采集和农耕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其性质和特征可以用“镰刀”来象征。“镰刀”,始终握在人的手里,与人贴近,与人融和,可谓全面意义的“人的延伸”。这种“物我一体”的关系肯定了“手”的人性力量,使中华文明呈现高度的人性化,并始终保持“自然―人―社会”的生态与和谐。比较起来,主要在原始狩猎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欧洲文明,带有很强的“弓箭”性质和特征。“弓箭”虽控制在手,但终究需要“脱手”,即如箭必离弦,体现其中的“物我”关系终究是有距离的、疏远的以至于是裂分的。就像中世纪教徒要戴手套劳动那样,即便在前工业时代,欧洲文明对待“手”或“手工”的态度就是消极的,不像中国人理解得积极而深刻。
手套、投枪、火炮、蒸汽机等力求“远距离”作用的西方利器,间离了“物我”的关系、削弱了手(人)对工具(自然)的细腻把握和敏锐体验,而被特别加强的是力度、速度和精度能力以及相应的破坏性。“镰刀”和“弓箭”所象征的不同文明精神,也反映到了整个文化上。在比较东西方传统舞蹈时,灵长类学家内皮尔就注意到一种区别:东方舞蹈节奏较慢,手的动作尤其细腻,强调“手功”;西方舞蹈则节奏较快,偏重于“脚功”,脚步动作细腻。这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印证了东西方文明缘自劳动方式和生存经验的差异性。
日趋机械化、自动化的现代工业技术或生产方式,是张扬“弓箭”精神的产物,是对“远距离”作用的迷恋。脱离手的机器,以越延越广、越伸越远的“间距”与人离异。在人和工具间日益扩大的“间距”,使现代生产行为不断摆脱人性的把握,也使现代人日益丧失自我人性造就的条件。自动化的机器如同高科技的“机械手”,以力度、速度和精度极高却单调划一的机械动作外化手的抓握功能,然而,与手的抓握动作紧密关联的人性内涵和人文意义却荡然无存!
应从促进人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和前瞻角度,积极倡导并大力振兴中华手工,复兴中华民族的创造伟力,开辟世界发展新途
“手工手工,动手有功。”从不得不劳动到不能不劳动,从不得不动手到不能不动手,人类在劳动方式的演进中造就自我、完善自我、也真正认识自我。今天,鉴于“人的延伸”和“人的实现”日益成为虚拟的现实,手工劳动的人文价值和意义便日益凸显。信息时代的文明结构和社会需要历史地确立了手工劳动的使命,它势必为文化的调节力量所召唤,以“手”的人性力量的创造性发挥,照亮工业文明不能自我照亮的暗区,恢复“物我”关系的平衡与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别开生面。
手工劳动的当代实践,将在工业生产流程之外的“自由时间”领域,以区别于现代产业的文化实践形态全面展开。在日益摆脱劳动的自动化进程中,手工劳动不仅可以为大众在自由时间领域创造艺术化生活,还有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广泛意义,譬如维护自然环境和传统人文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保持地方人文特色、解决失业和人口流动问题、拓宽群众文化生活渠道、丰富劳动形态和产品形式等。
面向未来,应该从促进人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和前瞻角度,积极倡导并大力振兴中华手工。所寄其中,既有复兴中华民族的创造伟力,也有开辟世界发展新途的契机。因为,改善现实,建设未来,离不开人性和人性化方式。为了前行,我们为中华手工喝彩!(本文图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巧夺天工》技艺大展上欣赏唐卡摄影/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