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徐光宪的强烈呼吁

2010-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上午9点,记者按响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稀土专家徐光宪院士家的门铃,把老人从小寐中惊醒。照顾徐老起居的陶阿姨把记者迎进门:“知道要来采访,他今天很早就醒了。这两天还亲自准备了一份材料《迎接新一轮科技革

命到来需要占领三大高地》,喏,有十一页呢!”徐老说:“年龄不饶人,我现在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忙碌了,但每天大概也要在电脑上工作五六个小时。”

虽然已经年过耄耋,徐老始终关注着科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也多次呼吁:‘中国不能再与新的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徐老一直在思索该如何应对:“我觉得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一定要占领三大高地。一是占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高地,二是占领创建新学科的高地,三是占领稀土、铌、盐湖等宝贵的战略矿产资源高地。”

谈到自己的研究领域――稀土,徐老的声音逐渐高了。“我要强烈呼吁国家继续严格控制稀土开采量,特别是南方宝贵的中重稀土,建立若干中重稀土战略元素储备制度!”

徐老解释说,虽然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可因为总用量不大,被认为是小产业。“上世纪90年代取消了全国稀土领导小组,消弱了宏观调控。又因为当时我国科技界、企业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本来只有三个国营稀土厂掌握的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和私营企业,新建了几十个厂,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到15万吨,而全世界的需求量也不过10万吨。”

徐老说,供大于求和无序竞争压低了稀土价格,让我们这个“原产国丧失了国际稀土定价权”。“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中,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至少十几亿美元!后来我们两次上书国务院,在中央领导的干预下,2007年起限制稀土开采量和低端产品产量,稀土产品的价格立即上涨了。但2008年到2009年,稀土价格又有回落,现在的价格只有1985年的一半。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危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在看到我国控制稀土产量时,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向我国施压,要我们提供价廉物美的中国稀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从中国收购储备了可供20年使用的高质量单一稀土,他们有与中国稀土产业博弈和压价的资本!这也是美国人把自己的稀土矿完全封存起来,而要从中国买的原因啊!”

徐老建议国家出资五亿美元额度,“在价格低迷时收购稀土作为战略储备,借以收回国际定价权。恢复过去的全国稀土领导小组可能有违国家精简机构的大局,但可以重建稀土专家组对稀土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徐老的语气有些沉重:“稀土也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我心疼啊!”

谈到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5周年,老人陷入了回忆:“我和夫人高小霞都是1980年被增选为学部委员的。那时不像现在,要填表、要申报。从推荐到介绍到选举,我们从头至尾一点消息都不知道,直到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我夫人初时还不敢相信,怀疑是不是有人和她同名同姓。”

“我认为学部的成立奠定了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制度。1955年第一批选出的学部委员不但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非常公正;1957年增选了钱学森等少数几位学部委员;后来直到1980年,才又选了200人左右。”徐老说:“我的例子只是说明学部委员的推荐是非常公正的。就院士选举来说,中国科学院学部对院内院外的专家一视同仁,有时可能对院外更重视一些。这些都奠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的优良传统,也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重。”

徐老从教近60年,桃李满天下。说到人才的培养这个话题,徐先生深有感触。“青年学生一定不要因为本土尚未有人获得诺贝尔奖而自卑,诺贝尔奖的领域是有局限的,某些获奖者的成就也不是那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咱们国家像钱学森、刘东生、袁隆平等科学家,我觉得他们都做出了不逊于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就。因此,青年学子要树立温总理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自主创新精神。同时应该建立一套自学方法,终身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要感恩回报国家和社会。”

图为:徐光宪指导学生。(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