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冯永锋)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今天通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为保证工作人员、公众、社会和环境的安全,核电站按照“纵深防御原理
大亚湾核电站按照运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一回路放射性进行连续监测。2010年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正处于正常的功率运行状态,一回路放射性水平例行监测中,发现核反应堆一回路放射性碘核素及放射性气体活度异常上升,经研究判断为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其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核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完整性良好,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进入到环境。核电站设置的监测仪器显示厂房内和厂房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水平无异常变化,环境保护部在大亚湾核电站周围设置的放射性监测点的独立监测也未发现异常变化。
这位负责人指出,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核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剂放射性水平虽然较往常有异常升高,但仍低于正常运行限值的十分之一,满足核电站运行技术规范的要求,不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反应堆中有四万多根燃料棒,个别燃料棒出现破损,属于正常运行工况。我国核电站燃料棒的可靠性与国际水平相当,在核电站的设计中考虑了正常运行时允许有一定的燃料棒破损率,世界上和我国核电站的实际运行中也出现过极少量燃料棒的破损,只要反应堆一回路放射性水平控制在规定限值内,核电站仍允许运行,燃料棒破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目前该机组一回路冷却剂放射性水平已下降并趋于稳定,机组仍然在正常运行中。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核安全局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督促大亚湾核电站认真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核电站运行安全。
另据记者了解,6月15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在网站上挂出澄清公告:粤港两地环境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与电站投运前测量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公告声称,按照核电站纵深防御设计原理,为了防止放射性产物释放到环境,设计了三道屏障,即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按照运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一回路放射性进行连续监测。2010年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监测发现,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异常上升,5月28日放射性水平达到平衡并保持稳定,初步判断有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
根据核电站运行技术规范,将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划分为三个运行区:正常运行区、限制运行区和停止运行区,此规范与国际标准一致。目前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运行区,允许机组保持正常功率运行。即使特殊情况下发生更多的燃料包壳破损,导致机组进入停止运行区,放射性产物仍然被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所包容,与环境完全隔离,不会对公众造成任何影响。
根据国外核电站运行经验,少量燃料包壳破损导致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升高情况偶有发生。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升高,未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事件评级标准。大亚湾核电站按规定第一时间向国家核安全局报告,并向核安全咨询委员会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