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区扩大对深圳意味着什么

2010-06-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易运文 通讯员陈莉薇 我有话说

30年前,一条东西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把深圳“一分为二”,这条名为“二线关”的分割线,把南山、福田、罗湖和盐田归为“关内”,而宝安和龙岗区则属于“关外”。

长期以来,在深圳人心目中,形成了关内是城区、关外是郊区的概念。在基础设施、市政配套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特区内外都有明显的差

距。据了解,去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8201.23亿元,关内与关外生产总值比为“1.2:1”,这意味着,关外每平方公里产值仅相当于关内的五分之一左右。

今年5月30日上午,在深圳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时,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宣布:“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经获批,国家的批文已经在印刷厂了。”话音未了,场下掌声一片。在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市民盼望已久的“特区外扩”终于成为现实。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中央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送给深圳的一个“最大的礼包”。

特区发展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特区外扩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兴奋地表示,把特区面积扩展到关外,是特区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不仅有利于深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大空间和平台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体现了中央对深圳过去30年发展的充分肯定,表明中央对深圳今后的发展寄予了更高期望和要求。

乐正认为,特区内外一体化将为深圳带来四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从经济上讲,促进特区内外产业结构科学布局。过去,深圳的第三产业、总部经济、高端产业,大多集中在关内,而关外侧重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村办工业园区等低端产业。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不利于整个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快速发展。特区内外一体化、拆除篱笆,对消除关内外产业反差极其重要。

其次,从城市建设方面讲,有利于把特区内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管理。过去,人们一直觉得关内是城市中心区,关外是城乡结合部,甚至是城市郊区。二者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相差很大,交通路网、电网设施、自来水供应等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关外都比较薄弱。特区内外一体化,将使关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得到明显提升。

再次,从社会发展方面看,将大大改善全市人民的人居生活条件。在深圳常住人口中,大部分居住在关外。长期以来,关外群众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不如关内。特区内外一体化,将使全市群众同享城市的人居环境,也为人们的购房、消费等带来极大便利。

最后,从法制建设方面讲,特区内外一体化后,长期阻碍深圳发展的“一市两法”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市两制”将成历史

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被授予特区立法权,有了政策与立法权的特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繁荣,但却长期面对“一市两法”的尴尬。“一市两法”,曾经是关外发展跨不过的门槛。比如,同样是享受最低工资标准的保障,可自从1992年政策实施以来,关外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直比关内要低,以2009年为例,关内为每月1000元,而关外却是每月900元;同样是交通违章罚款,在关内闯红灯要罚款500元,而关外却只需要罚款200元。

这道名为“二线关”的分割线,让特区内外的百姓因“一市两法”和“一市两制”而境遇迥异。而在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宝安、龙岗居民盼望已久的“特区外扩”终于成为现实。“特区内外一体化,在政策上的影响和意义,将仅次于特区设立和特区立法权,为深圳第二个30年的发展无疑奠定了最关键性的一笔。”听到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获批的消息,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这样评价。

宋丁认为,最近几年深圳的发展可以说坎坎坷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市两法”,特区内的很多政策在特区外无法得到实施,这一局面迫切需要改变。特区内外一体化,将有利于加快特区外的改造提升和城市化发展。宋丁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的获批,是特区设立和特区立法权政策的一次延伸,但它绝不是特区立法权的一个简单扩展,它是深圳发展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分水岭,为深圳未来30年的发展奠定了方向。特区发展30年之后,深圳在全国率先面临着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问题。从深圳的面积看,1700平方公里都在特区外,未来30年要取得大的发展,没有特区外的同步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法制办副主任黎军认为,特区内外一体化首先带来的是法制上的一体化,这是个大喜讯。黎军说,过去立法拘泥于特区内外有别,在立法上可能会有所保留和区别,所以下一步应该对现有立法进行大的梳理和清理。

特区内外公交线网将实现一体化

长期以来,由于资源和政策综合因素,深圳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集中在特区内,但是特区内房价却远高于特区之外,这致使大部分年轻白领选择在宝安、龙岗租住房屋,因此每天乘坐公共交通来往于特区内外成了白领们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成了“头疼大事”。

受特区外道路条件、各区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目前,特区外公交覆盖率为76%,与特区内基本全覆盖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光明、坪山等区域更为突出。关外白领“上班难”问题不时会登上深圳报纸的版面,市民因为车次少或车上人太多挤不上车的原因而经常迟到,但公交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加强特区内外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国务院批准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我们将进一步在路网建设、公交规划、管理与设施等方面进行更好的统筹与规划,积极应对特区内外一体化。”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主任张士明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相关思路与对策。

张士明表示,深圳实行特区一体化之后,将加快特区外公交线网规划,全面梳理、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高特区外线网覆盖率,建立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一体化公交网络,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据了解,今年深圳市计划新增和调整支线100条以上,新增支线车辆500台,这些线路与车辆将大部分集中在宝安、龙岗及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同时进一步加强长距离出行的快速性以及有效增加公交走廊的公交供给,切实改善市民公交出行环境。

内外一体化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今年7月1日,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将要正式实施,在此之前深圳各区将如何做好准备工作,以迎接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呢?6月1日,在深圳市“两会”举行期间,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到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龙岗代表团参加小组会议听取代表发言后表示,国务院批复深圳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既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科学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莫大压力。特区范围扩大要求全市发展目标、定位必须遵循一体化战略的要求,要求我们全面提升各个区的发展理念和标准。这个目标和理念就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希望在龙岗、宝安区及两个新区的新一轮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王荣指出,特区外既要自觉地跟特区内比标准规范,比工作力度,比管理的精细化,更要主动跟国内外的先进城市比差距、比不足。他表示,从7月1日开始,特区范围扩大正式实施,要实现城市发展的一体化,还必须通过新一轮的解放思想,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之路,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一体化建设当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