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清晨,头发花白的美国人戴维拿着一大把彩色气球,准时来到碧海社区服务中心,义务为小区里的孩子们讲授《新概念英语》。气球,是他为孩子们准备的开心小礼物。
这里是中国西南重镇贵阳。在这座群山环抱的森林城市,清爽的凉风能吹遍每一个角落,驱散每一丝燥热的空气。
游历多国的戴维到贵阳做外教
“作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贵阳市准确把握特色定位,发挥独有比较优势,以建设生态文明引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我们希望通过贵阳的实践证明――城市生活可以更美好。”
青山绿水宜居宜游
夏至时节,杨至远一家老小离开炎热的广州,回到故乡贵阳避暑,享受这里的习习凉风、满眼绿色和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
曾几何时,“贵阳”的名字曾同时出现在“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个酸雨污染最严重城市”两大“黑名单”上。
党的十七大以后,贵阳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贵阳虽然经济总量偏小,但森林富集,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生态是贵阳最为独特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金字招牌”。从此,贵阳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科学发展之路。
当时,贵阳市的主要饮水源――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俗称“两湖一库”)水质被周围大大小小企业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局部水域暴发蓝藻,市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那些企业基本上都很有来头儿,有些是大型国企,有些跨省跨界,用行政手段贵阳市基本管不了。”贵阳市市长袁周介绍,2007年11月,贵阳成立两湖一库管理局,并设立全国最早的专业环境保护审判庭和环境保护法庭,“决心用法律手段解决‘两湖一库’水污染问题。”
2007年12月,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把严重污染红枫湖的贵州天峰化工公司告上法庭,迎头痛击了污染城市水源的犯罪行为。
在全力拯救“两湖一库”的同时,贵阳掀起了“森林保卫战”,积极遏制两条环城林带被蚕食、破坏的局面。2008年8月,通过对“福海生态园”案件的依法判决,严厉制裁了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拥护。
贵阳还坚决对建设项目进行了严格环评审批。近三年来,贵阳拒绝的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达上千亿元。
“如今,贵阳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不仅彻底杜绝了酸雨,而且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稳定在95%以上,获得了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还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避暑之都’。”李军不无自豪地说。
循环经济蓬勃发展
“三废榨干吃尽,实现绿色发展。”6月13日,在息烽县磷复肥基地――开磷集团公司的生产厂区,记者多次看到这样的标语。
息烽磷复肥基地是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工业余热被用来发电,过去一年累计发电量达到2.7亿度;废气被用来生产液化天然气,为贵阳市公交车提供了廉价清洁能源;废渣被用来生产磷石膏砖,为贵阳市危房改造用砖提供了保障;成立花卉养殖基地,富含氮、磷成分的废水被用来养花,培育的玫瑰、百合、马蹄莲在当地热销……在这片工业“三废”产出巨大的重化工厂厂区,青山绿水,百花盛开,让人恍惚中不知身在何处。
早在2002年5月,贵阳市就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确定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并开始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为什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的贵阳,会成为首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关键是贵阳有比其他地方更为迫切的需求和愿望。”李军介绍,贵阳市产业结构具有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废弃物多的特点。2002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将寻求高效低耗发展的目光转向了世界新兴的循环经济,让贵阳市经济转型全面提速。
8年来,贵阳市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结合市情启动了一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项目。如清镇煤化工示范基地、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修文医药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等。
这些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并且边规划、边准备、边实施,做到了滚动发展。2009年,贵阳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4.36%和3.64%,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李军指出:“一个一个试点项目的成功实施,让贵阳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也进一步坚定了贵阳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市的步伐。”
城市规划科学合理
戴维居住生活的金阳区,是贵阳市自2000年以后开发建设的新城区。这片城区以园林式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特色,有45%以上的绿化面积,路网畅通,规划科学,城市功能更为合理、完善和人性化。
“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高水平、科学化的管理。”袁周表示。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贵阳坚持严格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生态文明城市,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规划框架下,贵阳大力加强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贵阳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体现在交通落后。近年来,贵阳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多修路、快修路、修好路,千方百计加快建设“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骨干路网,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行路难”问题。
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贵阳的城市管理上了新台阶。建成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实现“110”接处警、道路交通管理、城市应急指挥与日常管理资源共享、统一协调。开展大规模拆违工作,实现临时建筑“零审批”。下大力气开展“整脏治乱”,清退延安路、中华路占道经营百货夜市,加强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铁路沿线、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城市卫生状况和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