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边疆”的国家,地球已经容不下美国的雄心。如果说《阿凡达》是在展现美国扩展“新边疆”的潜能,X-37B的上天则明白无误地告诉世界,那一切并非科幻。
由美国生产的世界第一架“空天战机”X-37B,4月22日试飞成功,由此,打响了开辟太空战场的发令枪。这实用性的太空作战平台的诞生,是太空战样式成熟的标志。
对太空,美国早有筹划。1982年美国就在空军中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于3年后成立国家航天司令部;1993年,美国航天司令部和空军空战司令部,又联合组成一所航天战术学校;美国航天部队已有近3万人的规模和完备的太空战理论。
处于永恒战争状态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凭借着强大的工业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美国在1903年就发明了飞机,并在此后100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始终引领世界军事潮流。在海军空中化、陆军空中化之后,终于在20世纪末,将空天一体化的战争大趋势铺展到世界面前。X-37B的问世,意义一点也不小于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飞机。
与这种武器技术进步、战争样式演进相同步的是,美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的话说:传统上和平的美国,通过规模巨大、难以想象的社会改造、转型,已经变成一个处于永恒战争状态的斯巴达国家。
美国的政治,就是战争政治。美国立国以来的40多位总统中,军人出身的占大多数。短短一部美国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且是一部世界战争史。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冷战前,美国平均2.4年打一仗,冷战后平均1.4年打一仗。从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美国军队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今天还同时进行着两场战争;美国已经连续打了20年,目前还看不出有任何歇手迹象。
长期的战争状态,形成美国独有的战争文化。看过电影《阿凡达》就知道,掠夺资源,发动战争,在美国人看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我眼里,《阿凡达》是二战后美国战争文化的生动写照。对战争,如果说美国曾经有过反思,那也是对战争结果的胜负做一些军事层面的检讨,从来不涉及哲学和道德层面。奥巴马上台才半年,什么事也没做,瑞典就授予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对于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不少美国人不领情,认为这是奥巴马为美国抱回来的巨型糖衣炮弹――欧洲悄悄地给奥巴马带上“紧箍咒”。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盟国,都有人呼吁奥巴马:“如果是男人,就退掉诺贝尔和平奖”;或者要求他在领奖时,向世界说明他作为美国总统,“保留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的权力”。美国有很多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没有一个总统在他的任期内不发动对外战争,其中,最好战的西奥多・罗斯福,是拉开美国战争崛起序幕的人。
美国的国家性质、实力、利益,决定美国未来仍然是世界上的战争国家。对美国来说,战争就是外交,就是贸易。美国的思维就是老虎、狮子等捕食其他动物的猛兽思维。
美国的战争状态,还表现在其经济结构上。美国企业中有1/3是军工产业。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美国必须通过连续不断的战争,消耗军品、大规模出售军火,以维持军工生产,进而拉动经济。
军事需求拉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形成一种正反馈模式,是美国处于,并将继续处于战争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的几大战略工程如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就是这种互动链条和正反馈模式的产物。二战后,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进化,根本的推动力就在于原来用于军事的计算机、太空和网络技术向民用转化。在20世纪末,这些高技术的普及,也带动世界转型。
建立世界帝国的需要
出于建立世界帝国的需要,美国于2006年推出1小时打遍全球战略。为实施此一新战略,美国准备推出3大武器系统:
第一大武器系统:“三位一体”的洲际导弹加装常规弹头。苏联倒下后,美国人觉得大量的核武器运载工具浪费着十分可惜,为数量巨大的空射、陆射和潜射战略核导弹换上常规弹头,利用庞大而完备的核战争体系,执行常规全球打击任务,以补充陆海空作战能力,就成为美国军事战略家的首选。
第二大武器系统:超高速空天轰炸机。据美空军官员披露,美国飞机研制专家正在精心设计一种能以5倍音速飞行、载弹1.2万磅的高超音速隐形战略轰炸机B-3。该机可以从美国本土的普通军用跑道上起飞,然后进入太空以第一宇宙速度飞行,抵达目标后再进入大气层,可在2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标。该机预计在2037年替代B-2,但有消息说美国可能提前19年于2018年部署。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还公布过另一种新概念飞行器:“海象”――一种能携载更多载荷的软式飞艇。此次试验的X-37B,是一种技术验证机。以此为基础,美国将会研制出空天轰炸机、空天战斗机和空天运输机等系列作战平台。
第三大武器系统:太空武器。根据新战争构想,美军将在2015-2020年太空部署激光和动能武器等,以实现在1小时内打击地球表面的任何目标,并力争将打击时间缩短到45至30分钟。
配合上述三大武器系统的是“网络战”。2009年,美国正式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美国紧锣密鼓构建、已进入实战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是防御性的,而“一小时全球打击”计划则完全是进攻性的。一盾一矛,一攻一防,美国全球快速作战体系已初露端倪。
今日美国已经不是一个美洲国家,而是一个由数百个全球军事基地和海外领地组成的跨洲际国家。凭借着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美军已经处于独步天下的超强地位,现在,它要具备龙刀屠牛般地对付大国甚至是拥有核武器大国的战略战术了。
目前,美国军事力量事实上享有整个世界公用空间的控制权――即控制着公海、大气层空间和太空,用军事术语说,就是拥有全球制海权、全球制空权及制太空权。美国有“一小时打遍全球”的自信,就是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上的。
不断拓展边疆的国家战略
看完《阿凡达》这部惊心动魄的影片,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惊叹美国人永不停歇、不顾一切的冒险精神和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志向。凌空翱翔的冲动,赋予美国直冲天际的思想翅膀;狂放不羁的自由驰骋,又造就美国任性而为的民族性格。
美国创造着人类历史上一个年轻世界帝国的神话。这个神话的开始,是从拓展国家边疆开始的。一部美国的历史,就是边疆不断变化的历史。从1776年独立以来,出现在美国国家层面的边疆战略就有:老边疆――以前的13个州;新边疆――后来的50个州;外边疆――两次大战后成为西方盟主。一位叫特纳的历史学教授这样说:美国人具有鲜明特征的才智应该归功于边疆。每一个边疆的确都孕育着一个新的机会,打开了摆脱过去羁绊的大门。与边疆相伴而生的是新鲜感和自信心,是对过去社会的蔑视,是对过去的约束与思想的无法容忍;是对过去的经验教训的不屑一顾。
现在,“高边疆”又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和宇宙战略。而“高边疆”是通向无限的起点。就在X-37B试飞前几天的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了新太空探索计划,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国宇航员登上火星。奥巴马说:“截至2025年,我们希望能制造出新型航天器,能承担深层次太空探索任务,使我们能够探索月球以外的太空。截至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我相信能将人类送上火星运行轨道,并能安全返回地球,然后再实现登陆火星。”他说:“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