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农民生活的医学化

生活医学化是指对生活中原来不是医学问题的某些方面,加以医学的定义,纳入到医学范围之内,对这些问题进行医学的解释,并且提出医学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得医学作为一门职业和知识体系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农民生活的医学化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

个与农业现代化同步的过程。农民生活医学化的根本机理就是健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逐步占领农民的思想观念,农民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变化,衡量生活的标准也逐步由温饱变为健康。农民生活医学化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的医学化、政策环境的医学化两个方面。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生活医学化的现状与医疗保障制度和健康传递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刘仲翔文

非遗保护中的悖论和解决之道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三种悖论现象:一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处境是悖论的。一方面要保护文化遗产,使其获得生命的延续,另一方面受保护文化遗产因为外界的强力介入而损伤了其原生性;二是保护中主要关注的是对遗产的“稳态”,而忽视了文化遗产的“变异性”,因此导致文化空间保护中,原生性的强力维持不是在提升保护对象的质量,而是因为保护而使对象本身陷入了困顿;三是保护工作中存在大量的短视行为和绩效思想,让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期内完成,对非遗产业开发和商品营销的不当加入,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边缘化、濒危化,甚至丧失了其固有的文化品质和本真性价值,致使保护成为破坏。而解决这些困惑,需要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学习,民俗学主义应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马知遥文

《气象法》的修订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生态文明时代,气象法应当对保护与改善自然气象环境的行为进行调整,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于对气象法的本质认知不足,导致我国现行《气象法》对气候变化问题未予以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致使根据现有立法无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法》在我国气象法规体系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制定与修订相关配套法规的主要依据,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对《气象法》及时加以修订,是解决我国现有气象立法中存在问题的切实可行的路径。应明确将“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气象法》的立法宗旨,明确气象机构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属于公益性气象服务,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

《法学》2010年第5期董勤文

发展伦理视域下的人格特征

人类在追求更好的生存过程中的目标与手段的偏差是引发发展困境和发展危机之源。发展伦理是生存的伦理,面对生存困境,发展伦理立足于人,用“人的存在”给“物的存在”以理解和意义,凸显人的生存价值。发展伦理所确定的“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终极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自主自觉性发展”诉求,必然要回归到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即在发展异化造成发展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伦理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又依赖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依赖于实践主体的人格。因此,只有培育出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融合的现代化人格的人,才能最终完成发展伦理的使命。换言之,在发展伦理视域下,要弘扬和提升人的类意识,树立“有限主体”意识、生存意识和未来意识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整合科学与人文,依赖两者融合统一的实践主体人格。这种主体人格,表现出鲜明的和谐性特征:一是思维智慧与实践体验的和谐性;二是伦理道德他律和伦理道德自律的和谐性;三是发展的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和谐性。

《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马宁、黄瑞雄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