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拒烟不要再“听起来很美”

2010-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阮占江 我有话说
近日,北京大学等国内18所知名医学高校在广州联合发出“无烟草校园”倡议,呼吁在校园内全面禁止烟草销售和烟草广告,拒绝烟草企业赞助与促销活动,禁止烟草企业进入校园招聘。

吸烟之毒害,众所周知。中国是遭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吸烟人数3.5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5.4亿,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与烟草使用相

关的疾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8所高校联合发出“无烟草校园”的倡议,无疑体现了这些高校难能可贵的责任担当意识与行动意识。

只是,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这些高校的联合倡议不仅本身势单力薄,而且也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压力。毕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拒绝有着优厚待遇的烟草企业到校园招聘,难免会对不少毕业生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但不管实际效果如何,此次高校联合拒绝烟草企业入校,表明了社会对于控烟的一个声音。

作为一项社会事业,控烟需要包括高校、普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的积极努力。但就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而言,更为主要与关键的恐怕还是在于各级党政机关。这些年来,在推动控烟的事业上,很多政府部门都付出了积极的努力。比如2007年12月,包括卫生部部长陈竺、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共100多名专家,就曾在“中国控烟与履约高层研讨会”上发出控烟号召,并联名签署了一份“政府以身作则,共创无烟环境”倡议书,呼吁政府办公场所要率先做到全面禁烟,所有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守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带动全社会创建100%室内无烟环境。可以说,在控烟问题上,权威部门的态度是相当鲜明的。

但遗憾的是,在实际行动上,也有不少政府机关并没有多少作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无疑在于控烟法律制度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目前虽然《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烟草专卖法》法律等都有控制烟草的条款,但这些法律不仅在内容、形式上零散不全,主要条款笼统模糊,而且具体执行操作起来也较为困难,很多时候只是听起来很美。另一方面,控烟之难则在于巨大经济利益的纠缠和驱动。在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能否严格执行控烟令,必然要打一个问号。

今年5月,卫生部已明确要求从明年起,在全国医疗系统的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施行完全禁烟。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示范。但要将这种示范扩而广之,只怕还要更为有效的执行力。如何在财政税收、社会就业和人民健康、国际责任担当等不同价值诉求方面找到、实现一种有机的平衡,无疑需要更多更高的立法、治理智慧和艺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