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在《条约》签署9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俄中友协主席、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季塔连科
季塔连科认为,条约具有广泛的国际意义。他说,条约无论在双边关系中还是在多边关系中都堪称典范。“这是俄中两国独具特色的外交创新”,条约重申了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俄中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基石,这些原则将世代传承下去。
季塔连科详细阐述了俄中两国新型关系的内涵。他说,条约对俄中关系性质的定位为非结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俄中友好,不针对第三国,而是为了我们两国共同发展的一致利益。我们利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互不施压和使用武力,承诺互不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导弹瞄准对方。我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与模式,在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问题上相互支持。条约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季塔连科还一一列举了条约签署后两国关系发展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2009年,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俄中边界已成为了友好的边界。两国领导人的高级会晤已常态化和机制化,今年以来,梅德韦杰夫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已会晤四次。今秋,两国总理会晤将如期举行,政府间18个委员会和20个分委会的工作富有成效。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四国等国际组织内合作密切。《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俄中新型国家关系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典范。
在谈到俄中两国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携手合作时,季塔连科说,在全球金融危机条件下,俄中两国在外交、经济和金融等领域协调立场,密切合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俄中两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季塔连科指出,在条约的基础上,俄中两国领导人共同批准了《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双方已签定了若干合作协议,极大地促进了上述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此外,俄中能源合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俄中石油管道俄境内部分已经完工,中国境内段――漠大线主体焊接完成,根据计划,今年底该管道将建成使用。今年3月,俄中就天然气供应价格基本达成一致。两国在核电和火力发电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俄罗斯希望引进中国的大量资金,以发展俄高速铁路交通,促进俄的现代化建设。
在谈到人文领域合作问题时,季塔连科说,近年来,两国成功举办“国家年”和“语言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俄罗斯人民对中国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俄各地已建成了15所孔子学院。
季塔连科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俄中经济合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今年头几个月,俄中经贸合作势头向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增长了50%。今年有望达到600亿美元的贸易额,未来俄中能源合作协议若能落实,两国贸易额完全可突破1000亿美元。
在谈到俄中两国政治关系问题时,季塔连科说,目前,俄中两国的政治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不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高兴,在西方和俄国内,一些势力不喜欢看到俄中关系中出现的积极变化,他们企图在俄中两国人民之间制造不信任,毒化俄中关系。有人甚至认为中国2009年国庆阅兵是准备侵犯俄罗斯。当前,俄社会十分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如何看待日益强大的中国?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模式能否继续保持?俄中共同发展战略能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日益强大的条件下,俄中两国还能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共同面对威胁和挑战吗?我个人认为,俄中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长期保持下去,这是我们战胜共同威胁与挑战的根本保证。(本报莫斯科7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