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人文精神浸润人生“底色”

2010-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陈续 我有话说

“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赋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更要注重塑造学生的心灵,构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是成不了大器的。”对于高职教育,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葛向东有独到的看法。

“科学与人文同行,人格与技能并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倡导和践行科学与人文相

融合的教育观念,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地方优秀文化熏陶、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在人文教育上取得了实效。

人文讲座的“精神套餐”

2009年5月27日下午,学院图书馆举办了“我院校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签约作家陈斌先作品阅读交流会”。交流会上,来自学院读书俱乐部、院春草文学社近百名大学生与嘉宾面对面交流互动。交流活动中,作家妙语连珠,与大学生畅谈为人、为文之道。院领导则希望通过这种“愉悦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大餐”,引导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对于这样文化“套餐”,同学们并不陌生。学院经常邀请专家学者结合本校专业进行各类学术讲座,开展书评、精品导读,请文化界、艺术界名人举办文学、戏剧、音乐、书画等鉴赏讲座,通过开展人文系列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浸泡”。学院每月一期,以“寻找中国人的文化之根――走近先秦典籍”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也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校园环境的人文气息

坐落淠水之滨,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圆梦湖的比邻双湖把校园分为园林区和文化广场区,这里波光粼粼、垂柳依依、花香满径、绿草茵茵。精美的主题雕塑,诗意般的小桥流水,新建的文化长廊,处处散发着大学校园特有的浓郁的文化氛围。

“人文精神是学院与‘培训中心’的最根本区别。”葛向东介绍,十年来学院先后投入1.5亿元用于校园建设,已完成园林区、水景区和文化广场区“三区”和理论教学中心、实践教学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三中心”的总体建设布局。校园内鸟语花香,楼高林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各教学楼的宣传栏,长期推出以“明理励志”、“知行合一”为主题的名言择录推荐活动,每周一期。图书馆的各个阅览室、各个教学楼的走廊悬挂装帧典雅的经典名句,通过充满人文意境的环境布置,营造宁静、优雅、温馨的读书环境和极具亲和力的氛围,让师生在尽情享受知识甘露的同时,思想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

在建设硬环境同时,学院更加注重营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软环境”――“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良学风班”评选、“书香校园”建设、“科学人文素质拓展系列学术讲座”、“志愿者服务”、“校园卫生学生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特色活动品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

地方文化融入大学精神

藏有32件一级文物、98件二级文物和3165件三级文物的皖西博物馆,常年展示着《皖西革命史陈列》和《皋陶魂・六安历史文物精品陈列》――这里是与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们经常在此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皖西地区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悠久的皋陶文化、楚文化孕育了众多文化成果。皖西还是鄂豫皖苏区核心区域,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从皖西优秀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他们建立了“红色文化、皋陶文化、楚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文化展示馆,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各类文化展览,到教育基地去走访考察。学生们通过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地方文化环境的熏陶、地方文化实践的锻炼,升华人格,提高境界。

学院还将“红色文化、皋陶文化、楚文化”作为凝聚大学精神与理念的载体而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中。他们结合皖西先贤和仁人志士留下的思想精神,对学院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校训等进行挖掘、提炼和总结,确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竞争、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设立“学以致用、惟志惟勤”的校训,倡导“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勇于奉献、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

“治学之道惟在把学生当做人来培养。”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用人文精神为万千学子浸润人生“底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