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装备部驻晋某军代表室一群军代表眼含泪水,庆贺我国新型鱼雷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他们将象征生命年轮的41朵小白花撒在南海万顷碧波上,寄托对前任总代表王利军的深深哀思。
一年前,41岁的王利军就是为监造这型鱼雷积劳成疾,倒在他一生热爱的岗位上。
“极
具战略意义的创新”
王利军把监造优质战雷视为天职,事事不敢稍有懈怠。
一次,由于装配工误将电缆接错,鱼雷在湖中试验失败。质量排查时,厂方一位中层领导向王利军建议,“这只是个小问题,赶紧改正进入下一步,别拖了试验进度。”王利军却想得更深:电缆接错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能通过自检,反映质量管控和产品设计源头存在漏洞。他立即组织军代表审查厂方质量管理体系,一下挖出设计环节缺陷23项。
举一反三。王利军接着对另外13项产品质量逐一清理,编制研制、生产、试验的产品规范和操作细则,使装备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严格监督之下,为3型主战鱼雷排查出2000多个影响产品可靠性的质量隐患,极大提升了产品可靠性。
某型鱼雷动力系统的战储时间,技术文件上标注为几个月。“几个月维护一次,部队还怎么打仗?”对这个“战储时间”,别人不敢动,而王利军不信邪。他联系部队,拉回库存战雷4条,每个月重复拆分战雷、性能测试、分析比对,锲而不舍地寻找战雷储存及延寿办法。4年之后,这件厂方认为办不到的事,被王利军征服了:他牵头摸索出的一套战雷科学养护模式,被写进部队操作手册,使战雷的存储周期整整提高10多倍!
“这是一项极具军事战略意义的创新!”现任总代表赵晋宏深有感触地说:“王利军改变的,不仅仅是指标书中的数字,更直接提高了部队应急反应能力,对部队快速实施保障、投入作战和训练,具有极其重大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一项紧急建议的效力”
2005年春节,王利军发现,鱼雷仓库里某型鱼雷出现战斗部和燃料密封圈老化等现象。性能衰减抽样试验表明:65%的战斗部已到寿,必须尽快组织报废销毁处理。王利军立即协调军厂双方联合上报,提出“销毁所有到寿鱼雷装药,替换新型战斗部”的紧急建议,为部队节省保养维护经费数千万元。
那年深秋,王利军晚上散步来到码头,看到战士们正将鱼雷吊装上岸。王利军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部队训练使用实弹,又重又不安全。如果用模拟弹替代,岂不两全齐美?”王利军牵头研制出某型教练雷,完全替代部队训练操雷,一次训练就可节省10万元保障经费,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在工作中,王利军敢于较真、勇于负责。
一年,海军下达新型鱼雷战斗部的研制任务。某军工厂的总会计师拿着一个厂方的审价方案找王利军签字。王利军耐心地对他说:“国家拿出钱来搞装备不容易,能不能再降降?”在接下来的2个多月时间里,王利军深入一线,从制造工艺到试验配套,仔细核算成本,一次性就削减预算7万多元。经过连续5轮审改,最终以原价73%的定价上报。
“拼命三郎”的劲头
新中国海军风雨60年,曾有过“有艇无好雷”的尴尬。这种状况,一直深深刺痛着王利军。军校就读期间,王利军主攻鱼水雷专业,暗暗发誓:“要让中国海军拥有新一代智能高速鱼雷!”
王利军所在工厂位于太行山,艰苦偏僻,工作条件差,时常停水断电。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王利军偏偏爱上这里,认为这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
刚到代表室时,王利军分在鱼雷动力组,整天与发动机燃料打交道。发动机燃料挥发一种有毒化学气体,人闻一闻都会恶心呕吐、甚至晕厥。每到发动机返修时,厂里工人害怕身体造血机能下降,想放一放再拆,可王利军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拿着钳子起子就冲进现场,迎着刺鼻的味道,打开外壳查原因。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使王利军找出的返修故障原因比谁都多、比谁都快。
1998年春,驻上海一家军内科研单位想引进一名鱼水雷专业的军代表。经筛选考察,王利军被列为重点选择对象。妻子劝他:“到大城市发展,你和儿子都会有更好的条件,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你母亲。”可王利军舍不得离开,一干又是11年。
王利军办公室墙上,挂着两样东西:一个是永远比正常时间快8分钟的挂钟,另一个是中外海军鱼雷发展的历程图。这两样东西,成为时刻提醒王利军日夜奋战的暮鼓晨钟。
在厂里,大家都叫王利军“铁人”。每次鱼雷搞试验,人员装备千里辗转,仅火车就要坐6天。有人视为畏途,可王利军乐此不疲。
36岁出任代表室总军事代表,王利军在艰辛的岗位上主持参与多型主战鱼雷科研项目,攻克技术瓶颈13项,填补国内空白7项。某型鱼雷动力系统在3年间从“老大难”变成“新亮点”,鱼雷的湖试、海试动力系统合格率提高到98%,动力系统装配合格率100%,总装质量合格率100%。他监造了数百枚“水下利剑”,为人民海军转型发展,竭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