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传统医学,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同时,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受到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又具有社会科学属性。
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在受到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吸收古代哲学理论观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培养大学生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素质基础。学校中医人文学是中医学与哲学、史学、伦理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在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做实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融合的载体的同时,开拓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平台,形成了组织有力、制度完善、系统性强、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
学校整合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部等教学单位,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中医英语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心、卫生法学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博物馆、国医堂等文化传播阵地,形成了完整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机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学校通过有关制度,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在完成好“两课”课程教育的基础上,把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纳入必修课。通过“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模式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四十余门,围绕提高医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开展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注重打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把参与奥运会、残奥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作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大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担当健康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粹的传播使者,有效的营造了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注重医德医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开展了大学生“双色”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核心内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将高尚医德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色要求,开展白色主题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科学体系,都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只有把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重,才能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