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镇江市发现了13座宋元时期的大型粮仓,引起国家和江苏省两级文物部门高度重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重要的遗址却成为当地某楼盘项目建设工地,惨遭推土机和挖掘机破坏。虽然此项目近日已被叫停,但我们仍不禁要问,城市开发缘何演变成遗址破坏,城市化进程能否给文物古迹一条生路?
作为京杭大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文物古迹惨遭破坏的事例近些年来屡见不鲜,令人痛心疾首。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文物保护是“内里”之事,对于改善城市的外在形象收效甚微,而房地产开发等建设工程却能有效地美化城市的“面子”。再则,文物保护是长期工作,高投入低产出甚至要倒贴钱,而房地产开发却能迅速增加地方财政,拉动地方GDP,从而提高地方官员的政绩。
受逐利思想的驱动,一些地方热衷于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将文物保护置于脑后,甚至视文物古迹为城市开发的累赘,肆意破坏。镇江粮仓遗址虽然得到两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却仍遭野蛮破坏,表面上看是房地产开发商肆意妄为,实则是地方政府不作为的结果。粮仓遗址价值几何,当地官员心知肚明;遗址上发生的破坏行为,他们也不会不知。然而,经媒体曝光并引发舆论批评后,当地政府才不紧不慢地叫停施工,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文物接连遭遇厄运,很大程度上还源于文物保护体制的不健全。在现行体制下,文物部门不具备执法权,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履行文物保护人的职责。在此语境下,一些地方官员对文物部门的呼吁置若罔闻,打着城市开发的大旗肆意拆除毁坏古迹遗址,没有丝毫的负罪感。而当破坏文物的行为一旦引发舆论讨伐,一些地方政府则迅速转变立场,层层推卸责任,最终逃避问责。
城市开发与文物破坏就在一线之间。镇江大型粮仓遗址被毁再次表明,如果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监管,城市化进程就是文物古迹消亡的过程。实际上,如果妥善规划,文物古迹将会给城市发展增添独特的文化内涵,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况。因此,在城市开发中,古迹遗址保护理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同时,有关部门应健全法律法规和问责机制,让破坏文物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