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捷克:“中国制造”地位依然稳固

2010-07-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夏茂盛 我有话说
 本报布拉格7月14日电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中国与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经贸关系始于1950年。1993年捷克共和国成立以来,捷政府支持发展对华贸易,鼓励相互投资和其他形式的经贸合作。此后,中国商品大量进入捷克市场,走进当地寻常百姓家。“中国制造”在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开
始家喻户晓。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有大部分时间在捷克学习和工作,当时所接触的当地人,不管是什么阶层,大都用过中国产品,而且盛赞“中国制造”物美价廉。

由于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捷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我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08年中捷贸易额为76.8亿美元,其中捷对华出口8.1亿美元。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两国贸易额有所下降。据我海关统计,2009年,两国贸易额为61.56亿美元,其中我对捷出口为50.24亿美元,进口11.32亿美元。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捷方统计的数字远远高于中方。两国贸易多年来呈现捷方巨大逆差的不平衡趋势。两国政府多次就解决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磋商,特别是中方作出很大努力,如增加政府订货,大宗购买捷克汽车和重型机械等商品,鼓励两国企业进行直接经贸合作等。但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迄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根本原因还是捷克产品的竞争力问题。

应当说,捷工业历史悠久,在机械、电子、化工和制药、冶金、环保、能源等行业有着雄厚的基础,许多工业产品如纺织机械、机床、电站设备、光学仪器、水晶玻璃、环保设备、生物制药等享有盛誉。此外,由于教育体系完备和教育水平高,捷克劳动力技能、素质较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生产设备陈旧,技术改造落后,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捷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相对下降,一些传统的市场丧失。捷对华出口的主打产品多年来主要是机电设备、汽车等,而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发展很快,使捷产品面临严峻挑战,对华出口难以拓展。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原本在国际市场热销的捷克优势传统产品,如手工玻璃和水晶制品等销量大减,一些生产厂家不得不关门歇业或限产,不少店铺面临倒闭,工人失业大量增加。

中国对捷出口主要是服装、鞋帽、玩具和小型电子产品。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些产品又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因此在捷克市场上同欧美和捷本国产品相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我商品价格优惠,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质量在不断改善,当地广大民众十分青睐“中国制造”。目前,捷克市场上销售的中国商品,越来越多的是由捷克商人直接从中国进口。其结果是,当地的中资贸易公司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零售业巨头先后打进捷克,在捷建立了不少现代化的贸易中心和连锁店。当地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西方品牌的商品比比皆是,但是中国商品始终有其一席之地。即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民众消费水平下降,市场销售疲软,但中国商品未见减少,“中国制造”在当地市场的地位依然稳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