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这套教材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梓介绍说,给小学生编写国学教材,课程目标是认识国学价值、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谈到,国学教育应该从民间进入正规教育体系,其作用是让学生有精神方面的追求,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特别赞同教材中的一句话:“接受国学教育,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周桂钿认为,国学教材中注音、注释很有必要,但不要全篇译成白话文,那样会不准确。丢掉文化传统,没有精神家园的人,才是“丧家狗”。
北京师范大学的另一位教授周少川说,中国人习惯从历史中追寻价值和行事经验,所以国学教育很有必要。但是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内容,在求真的同时还有求善。国学教材选用经典原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通假字容易造成识字的混乱。
清华大学教授张海明认为,国学教材从面向家庭、社会到面向学校,是可喜的变化。其中内容既然是教育人修身立志,那赏读的诗歌也该与此相关,所以田园山水一类文人情趣的诗歌应该少选一些。
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说,同一套国学教材中,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常常互有矛盾,怎样才能给学生解释清楚,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国学教材的范围应该宽一点,法家思想、禅宗哲学、艺术内容都应该涉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表示,国学教材进课堂要选准合适的目标学校,建立评价体系,毕竟现代价值理念,如自由、平等,与传统观念差别不小。国学教材是让学生认识文化典籍,还是使其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定位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