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群理论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2010-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士林 我有话说
1961年,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学院主任的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发表《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在书中第一次从正面提出了“城市群”概念。这是对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的正式命名。按照中国传统历算,今年为城市群理论诞生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人口、资源流动相对均衡、缓
慢的城市化逐渐退居二线,而分别集中着全球、国家或地区主要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本的“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以及与之有家族类似性的“国家首位城市”与“国家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与“区域性城市群”,已成为影响人类世界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这是我们今天重温往事的主要原因。

戈特曼的城市群研究,大约始于1940年,最初的对象是美国东北部海岸。戈特曼将其研究对象称为“连绵的大城市链条”或“城市链”,主要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较大的大都市区组成。按照1950年的统计,其中每个大都市区的人口都超过了100万,同时,在这五个大都市区之间和西邻还有其他大都市区,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口也都在20万至80万之间。巨大的空间与人口,赋予这一研究对象极大的特殊性,也很难再用“城市”来描述它。究竟应如何称呼自己的研究对象,戈特曼本人一定也颇费了一番斟酌,最后他想到了源自希腊语的Megalopolis(特大城市),为了与古代的称呼区别,他特意将其第一个字母大写。“城市群”(由于翻译不同也被称为都市群、都市带、大都市连绵区等)概念由此诞生。

城市群理论在戈特曼本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群概念的初步提出与界定。1957年,戈特曼在《经济地理学》杂志发表了《大都市带:或东北部沿海的都市化》,将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界定如下:(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各自形成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市区外围的县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这些核心城市联系起来,都市区之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人口必须达到2500万左右的标准;(5)是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通枢纽作用。其次是比较成熟和全面的论述。1961年,戈特曼出版了《城市群:美国都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主要考察了美国东北部海岸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全面系统地证明它们通过经济、交通和通信等而形成为一个整体。在戈特曼看来,这个后来被称作波士沃施(BosWash)的区域十分特殊:一是高度的城市化,面积仅占全国的1.5%,人口却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6%。二是资源与功能的高度集中,波士沃施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银行中心,媒体中心,学术中心和移民中心,为全美国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基本服务。三是它改写了城市的传统定义与相关阐释,使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当代形态的城市群开始被广泛使用。再次是城市群概念的全球化推广。1976年,戈特曼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学》杂志发表《全球大都市带体系》认为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1)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2)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的大湖都市带;(3)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5)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西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这是研究还比较少的一个大都市区。

城市群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敏锐地把握住了人类城市发展的当代形态,同时,也为当代人理解迅速发展着的城市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框架。

戈特曼的理论一提出,即对1960年代美国的区域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到了1970年代,在西方由于大城市或中心城区在发展中带来许多问题,曾导致城市人口向郊区或中小城市“回流”现象,这就是一些社会学家所谓的“逆城市化”,他们还据此得出大城市将走向衰落的结论。这使城市群理论一度受到影响。

但实际上,与一般人津津乐道的大城市衰落相反,“逆城市化”只是局部的和短暂的,而以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才是20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大趋势。

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融入全球性的都市化进程之后,特别是在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以及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之后,目前已纳入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榜的城市群就达到15个之多,同时各种新的城市群规划也层出不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群的影响并不限于数量有限的都市化地区,在现代化的金融、交通与信息技术条件下,其自身在发展中所有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早已超出了大都市与城市群的空间界限,而成为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以及需要认真思考的世界性问题。这是我们在城市化水平不算很高的中国关注、研究城市群,以及由此需要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戈特曼及其城市群理论的重要现实原因。

戈特曼提出的城市群概念与理论,至今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由于时世的变迁和城市群发展的不断深化,这一理论不仅早已超越了地理学研究的范围,也在当代都市化背景下开始面临着补充或创新的问题。这一工作实际上正从很多方面展开,如从19世纪直到20世纪早期对大都市的道德批判态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以理性的方式所扬弃。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的背景下,有两个与城市群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一是由于都市化进程逐渐扩散到城市化水平原本很低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因而,不同于戈特曼的西方模式的“地方都市经验”开始受到关注与研究。二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还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地非主流文化传统的断裂、均质化和非历史化,因而,对这些区域都市化的“历史经验”的发现与重建,也成为城市群研究的新的生长点。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城市群理论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戈特曼先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