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
然选择
经济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建立在基于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之上,必须以动态的技术变迁和产业升级为基础。厦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点是以技术密集程度更高的产业结构和以创新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只有加快厦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厦门的持续快速发展,真正确立起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发挥在海西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中的龙头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既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厦门争创新优势,赢得新机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其海西经济区中心城市作用的关键所在。目前,厦门产业升级与调整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最前沿,将在对台产业承接以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保增长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乃至更长时期的政策重点,厦门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着重处理好五个关系
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因素的投入,而且取决于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所反映的资源配置状况。立足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现状,厦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点是发展技术密集程度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即厦门不但要促进机械、电子和化工等支柱产业的升级,还要扶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潜力、在厦门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新兴产业,促进优势行业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形成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为企业更多地开发适合国内需求的产品,塑造国内知名品牌,避免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而积极地努力。为此,厦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点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增长速度和效率的关系。以产业调整和升级为契机,积极探索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的有机统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鼓励自主创业,实现经济的内生自主增长,使现在的藏富于外企转变为藏富于居民、藏富于民营企业和藏富于政府。
正确处理产业做大和做强的关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其成效最终体现在企业从做大转向做强上。虽然做大可以为企业做强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企业做大会相对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但从长期来说,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产业也才能继续做大。将做大与做强结合,站在厦门整个经济发展的层面上考虑,厦门经济发展方式应当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出口加工的代工型向自主创新的创新型转变,在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率的基础上追求规模扩大。
正确处理外资和内资的关系。未来厦门在继续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意把吸收外资与产业发展统筹起来,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必须始终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要求。要在附加值高的产业领域进行加工贸易,通过对加工贸易产业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促进本地相关企业积极介入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提高加工贸易对本地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使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内需主导型和效率提高型的方向转变。要积极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要结合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或潜力,对外商投资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有选择地引进项目或制定外资优惠政策才更具有意义。
正确处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厦门要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化和效率化。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推广应用,不断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和优势,有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的整体升级。政府要创造条件促进企业提高科技的产业研发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共享,促进企业和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改变科技界与产业界脱节,产业界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市场技术创新,加快产学研结合,使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和效率化。
正确处理产业集中和区域协调的关系。厦门产业的调整与升级,需要解决产业聚集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厦门的产业聚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完善产业组织、塑造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合作,利用周边地区既有产业优势,开展外包、转让、接轨等方式实现优化组合,在遵循集中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促使不同地区企业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更广阔的空间中真正发挥集聚经济的作用。
(课题组成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