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育精英

2010-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王秋生 苏红燕 我有话说
在北京理工大学校园里,王涵每天忙于专业课学习。然而,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王涵的正式身份是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生,是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人才培养模式的受益者。

和王涵一样,迄今山东大学已有近5000名学生参与过“第二校园经历”。如今,山东大学“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已发展为“三跨四经

历”,即学校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和地区”交流学习,拥有“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和“本校学习经历”。“四种经历”是富有山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

人才培养永远是第一位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的理念,深深扎在山大人心中。

山东大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完善融“知识学习”和“人格培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篇文章、四种经历”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研究生培养模式。“一个目标”即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两个平台”即专业平台和实践平台,“三篇文章”即综合、开放、研究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2年10月,山东大学与武汉大学启动校际合作项目,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计划。山东大学相继与国内29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派出访学学生3525人,接收访学学生2885人。经过8年探索,已经构建起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核心价值,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跨区域高水平大学为合作平台,以学分互认、待遇平等为制度,以培养学生开放视野和过硬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山东大学已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校结成了友好学校,双方互派留学生。每年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本科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在每年近千名学生参与“海外学习经历”。

“社会实践经历”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山东大学实现学分制,并且达到100%的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内建立了千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基地,每年组织社会实践团队800余支,参与学生超过两万人。在校内让学生“跨学科”交流学习,通过增设复合型专业,如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等供学生选学;每年有近千余名学生通过校内主辅修、双学位、二次选择专业、暑期学校的校内学习项目;通过设立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跨学院、专业、年级组队立项,参加各类竞赛等。

“三跨四经历”模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5年10月山东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组长顾海良教授指出:“与各高校交换学生的创新举措,以学生为载体,搭建了各合作学校文化交流的平台。这种举措意义重大,很有战略性。这些都将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平台”。2009年,“第二校园经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2等奖;“三跨四经历”已成为山东大学拓展教育空间、教育资源办学的重要形式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

“这门课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上过《中国审美文化史》通选课的同学如是说。通过多年探索,山东大学逐步构建起了富有本校特色的融文化素质与民族精神教育为一体的大学人文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两门经过精心设计的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和《中华传统文学修养》,自2001年开设以来,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山东大学还与国外高校携手共同创建本科课程――《了解世界》和《全球气候变化》,使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激发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为培育具有“德性、思想性、创新性、特色性”的通识人才奠定基础。

科学实施个性化培养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山东大学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出了“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山东大学近十年来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和引证总数均排在全国高校前10位左右,据统计,近年来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约占全校SCI论文总数的70%。

“一个学生”,即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实行个性化培养。山东大学通过实施《山东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培育计划》,将个性化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培育和选拔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使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具多样性与针对性。截至2009年,山东大学已有17篇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12位。

“海信模式”已成为山东大学与企业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由山大计算机学院和信息学院与海信集团共建“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作为技术研发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平台;同时山大聘请一批海信集团的专家作为山大的研究生合作导师,每年选择一批研究生到该研究院实习。自2006年始,山东大学要求每位博士生导师至少有1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培养,鼓励跨专业、跨学科的联合授课。

开放式办学,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通过“山东大学研究生海外留学基金”,利用国家政策和各种途径,让研究生海外访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公派项目”山东大学获资助人数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8位。2007年9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美国骨矿学会第29届年会上,山大医学院于修平教授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刘传聚教授联合培养的山大2004级博士研究生孔丽应邀作大会学术报告并荣获杰出青年学者奖。2009年山东大学具有海外经历的研究生已达到305人。

激励创新拔尖人才成长

对此,山东大学先后制定实施了《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选育拔尖创新人才;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调整硕士研究生类型结构,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保障体系,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加强学术规范和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发挥奖助体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激励作用,扩大“助研”、“助管”、“助教”研究生岗位设置比例和聘用范围。这一系列举措,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了,竞争力增强了。

“山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成绩斐然:2000年以来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2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3项,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7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山东大学共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金奖6项;其中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以团体总分第四名夺得“优胜杯”,并荣膺特等奖2项,居全国之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