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间发明家”需要帮一把

2010-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蓉 我有话说
望着冒着酷暑在编辑部等了我大半天的老申,我很感动。南方各地的洪涝灾害,让他很着急,他就想通过媒体,让他发明的“水面横行艇”能够发挥作用。我感动于他的执著,但感动之余,又十分无奈,我能听了他的介绍,就向社会推荐他的发明吗?

老申叫申鹏,看着也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从包里拿出一摞材料,除了“水面横行

艇”,他还发明了“水面浮渣自动收集器”,长年从事航运工作的他,是个爱琢磨的人,与水打交道几十年,他的发明就都和水有关。“水面横行艇”是那个发明专利证书上的学名,其实,他的这个发明通俗了就叫“不会翻沉的船”。其最初的想法就是目睹了一起又一起的翻船事故,他就想发明这样的船,而这样的船,用来抗洪救灾不是很好吗?

愿望归愿望。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从发明成功到实际应用,这中间还需要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申鹏也明白这个道理,这些年,没有科研经费,他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用几万元造出了四只艇,并进行了实际运用试验,他还拍下了照片,照片上的小艇确实在湍急的河流中安稳前行。可这样的实验,离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实验还有距离,但是,老申已经尽力了。

在我国,像老申这样的“民间发明家”还有很多,他们聪明、执著,充满热情,一门心思地搞发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然而,他们的生存状态却十分尴尬,生活中,他们往往被人认为脑子“一根筋”,有些人真的达到了“钻牛角尖”的程度,弄到倾家荡产的地步还不肯罢手。他们四处游说,却多是博得同情却难得到实际的帮助,他们的发明基本与国家科研经费无缘,而“草根”身份,又使他们的社会信任度很低,很难找到民间资金的支持。成为被到处踢来踢去的皮球。

对待这些找上门来的“民间发明家”,作为媒体记者,我们也经常帮助他们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群众组织。一些协会或学会也有苦衷,像这样的民间发明,没有完整的科研数据,也就无法科学鉴定,常常只能爱莫能助。那么,政府能不能建立一个机构,帮这些“民间发明家”一把呢,这种机构的功能,主要是对民间发明给予指点。民间发明多是实用技术发明,虽多数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其中不乏奇思妙想,通过一个机构的帮助,使那些有前景的技术发明获得指导和支持,这样就能使那些“小人物”们的聪明才智,变成财富造福社会。而对明显不可行的技术发明,及时给予劝阻,避免他们在这条艰辛的探索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建立这样一个机构,想来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他们个人,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