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71度、西经168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首次驶入一片“脏”冰区。只见一块块淡蓝色
谈到“脏”冰形成的原因,考察队多位科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北极冰“脏”是因为受到北冰洋沿岸陆源、大气等因素影响。与围绕南极大陆、呈环形分布的南极海冰不同,北极海冰分布在北冰洋及其周围海域。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渺无人烟,而北冰洋四周被人类居住的大陆包围,沙尘、大气等陆源物质必然会流失到海冰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冰里生活着一种生物――冰藻,这种黄褐色的生物分布在海冰的中部或底部。在海流小的地方,冰藻群从海冰底部垂下,如同海冰底部分布着厚厚的“草坪”一般。
据科学家介绍,冰藻营养丰富,热量很高。冬季,冰藻像种子一样贮存在海冰里。夏季融冰时,冰藻从海冰中脱落,利用阳光和海水中的营养,迅速生长、繁殖,大部分冰藻会沉入海底,变成海底生物的食物,成为海洋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在一片“脏”冰比较密集的海域,大家与一头北极熊不期而遇。这片“脏”冰区也许正是由于冰藻等食物来源较丰富而养活了许多海洋动物,也因此成为北极熊的觅食“基地”。
自从“雪龙”号驶进“脏”冰区,海冰专家谢红接就天天守望在驾驶台上,细致地观察和记录。他告诉记者,如果说北极“脏”冰是受到海岸带地区沉积物的影响,那应该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而现在为什么大面积的多年冰上也有沉积物?为什么一整块浮冰上,一部分有沉积物,另一部分又没有?南极的海冰里也有冰藻,为什么南极的冰看上去没有这么“脏”?为什么有的“脏”冰区海象多,有的“脏”冰区却没有海象……由此看来,揭开“脏”冰的形成之谜,科学家们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图为北极海象在北冰洋“脏”冰区栖息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