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什么把世界文明论坛放在尼山

2010-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向红 我有话说

筹办好尼山论坛,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以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精神为指导,明确世界文明论坛定位,突出特色,努力创立文化论坛的品牌形象。

尼山是孔子诞生地,从孔子父母“祷于尼山”而生孔子,到孔子临川而叹“逝者如斯”,到朱熹“胜日寻芳”追寻“源头活水”,这方灵山秀水孕育了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和中华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圣人,承载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块意境深远的文化净土。在这里举办世界文明论坛,把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中华文化放到世界不同文明的平台上进行对话交流,达到消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的目的,可以说适得其所。

一、彰显书院气派。由孔子晚年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聚徒讲学,传授礼乐教化的先圣讲堂即后来的洙泗书院,以及滥觞于斯的书院体制,曾是儒家学子求学研习、修身悟道的圣地。坐落于尼山之上的尼山诞育书院或尼山书院,创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迄今已有670余年。位于尼山东麓的尼山圣源书院,由国内外文化界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发起兴建,实行“民办公助,书院所有,独立运作,世代传承”机制,接续中华文化源头活水,集学术研究、交流和培训于一体。尼山论坛于洙泗之滨、尼山脚下的尼山圣源书院举行,这既是中国古老讲堂、书院文化的历史延续,又是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融汇的最佳平台,是尼山论坛区别于国内外诸多论坛的一个显著特点。尼山论坛作为以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为特色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其浓郁厚重的书院气息、书院气派将更加增强其精神文化气质和思想学术内涵,使人更能体味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轴心时期”中西方哲人在各自不同的讲堂、书院、学园、学院,修编典籍、辩驳立论、著述育人的历史文化意蕴,也更能体现世界文明对话交流、融汇发展的精神特质。尼山论坛的各项活动在书院展开,将充分展示书院特色。从前期尼山书院、尼山圣源书院、山大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尼山讲堂”,到开闭幕式和几场主要对话活动,从尼山圣源书院内外环境、陈设布局、师生交流等气氛营造,到对话活动中主持评论、辩难答疑、师生互教等环节的策划设计,都将突出文脉久远、厚重大气的书院气派,形成书香浓郁、文气扑面的书院风格。

二、体现自然韵味。尼山作为孔子出生的地方,其山川景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因其过去相对闭塞和交通不便,两千五百多年来尚没有发生重大破坏和根本性改变,尤其没有受到现代化大规模城市化改造建设和商业化地产开发的侵袭。明代张敏曾作诗赞曰:“智源水远东还鲁,颜母山高上接天。木落空林明晚照,雁衔寒雨下秋田……。偶因圣诞来瞻仰,红叶黄花处处鲜。”尼山论坛的开闭幕式及对话场地选在尼山区域,追求的就是这种不可多得的天人合一、生态自然的环境。夫子洞、红草坡、扳倒井、颜母山、智源溪等等耳熟能详的地理遗迹,苍松古柏、五峰耸立、三川并流、草坡牧羊、天光云影、山田农舍等等远离城市喧嚣、充满田园风味的意境,使人能够沉下浮躁心态,穿越时空与先哲对话,回味历史、把握现在、洞察未来。尼山论坛在此举办,一个基本考虑就是体现和展示原生态精神。尼山论坛本身就是要运用哲人智慧求解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包括生态危机。论坛风格要本着回归自然、回归原野、回归乡村的理念,突出“原始、自然、朴素、节俭、宁静、简约”的特质,体现学术与教育、论坛与书院、学生与老师、会议与文化、对话与传播的融合与统一。这是尼山论坛区别于其他论坛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整个论坛的气氛营造和设计运作,都将强化这一特点。

三、突出遗产氛围。尼山区域遍布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文化遗产遗存,是文化遗产的富集区。这里既有饱含历史文化信息的自然遗产,如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又有尼山孔庙、尼山书院、颜母祠等文化遗存,也有颜母庄、鲁源村、昌平乡等古村群落,还有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百姓传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尼山传奇很多,大都与孔子有关,包括“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均天降圣”等等,见之于经史子集、笔记杂纂、汉画像石、碑文铭刻、戏曲文学、民间传说等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审美价值。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约公元954-960年)、坐落在五峰莲峙的中峰东麓尼山孔庙,前后五进院落,占地十七万平方米,红墙绿树,金黄色的殿顶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在西路和中路古建筑群之间,还有供奉尼山神的毓圣侯庙。一座四角飞檐、绿瓦盖顶、古朴典雅的观川亭,似乎仍然回荡着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尼山庙前有天然柏树林,株株古柏,树端尖尖,树杆光滑,叶如丝丝细毛,向上而生,紧贴一起,簇拥在树顶,酷似书法用具之毛笔,因称“文人柏”。该柏籽可燃墨,木可造纸。百姓传说,尼山本无柏树,因孔子写《论语》,《春秋》,整理诗、书、礼、乐等古老文化,用笔最多,功劳最大,“天帝”感其诚,特将“文人柏”赐予尼山夫子诞生地。置身于这样的精神文化空间,在浓郁得化不开的文化氛围中开展世界文明对话,既能交流研讨,又能凭吊古迹、摩挲遗产,聆听远古足音和天籁之声,无疑是天下独一份的,从而构成了尼山论坛与众不同的又一显著特色。

(作者系尼山论坛组委会秘书长、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