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马兰花。本报记者毕玉才摄
刚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参与治理荒漠归来,近日又要赶赴北京,参加全国机场绿化产品展销会。68岁的辽宁铁岭农民孙成泽近年来频繁穿梭于全
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无数个中国孩子,从童年走过青年,步入夕阳红。许多人也正是在这部风行半个世纪的经典儿童剧《马兰花》中,认识了这种学名叫马蔺的植物。这种草在农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俯拾皆是,然而,它进入城市,在进口草坪独步江湖的城市景观绿化工程中抢得一席之地,成为继结缕草之后第二个国产品种,却不能不提到孙成泽。
“我以前也是种进口草的。”7月24日上午,在辽宁省铁岭市凡河镇红光村,皮肤黝黑、满脸皱纹但精神矍铄的孙成泽老人坦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是铁岭市依靠卖进口草发家的第一批农民。
“随着钱越挣越多,我的心里越来越不托底。”孙成泽告诉记者,我国现有草坪90%以上都是进口草种,草根又细又短,天天都得用水喂着,从种到收,每平方米草坪能喝0.4吨水,一亩地就得250吨水。为了保护草根,农民们起草坪时,必须带走五六厘米土。而耕地的富营养层也就二三十厘米,种过几年草坪之后,黑土中的有机质层就会被“扒”得一干二净,种什么都不长,只能撂荒或者盖房子。
“俺是农民,土地是咱的命根子。随着我种过草的地方陆续盖起了楼房,我意识到这种城市绿化一小块、乡村荒废一大片,牺牲国家珍稀水土资源个人发家致富的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孙成泽把目光聚集到了草坪四周虽然无人管理依然花团锦簇的马蔺。这种植物不仅耐旱、抗寒、保水、固土,而且不用天天维护,无需“扒地皮”,客户需要,提供种子就行。
破解马蔺种子育苗难
孙成泽的开山之作是为本溪焦化厂厂区绿化,孰料种子播下去后几个月,竟然没有一粒新芽破土而出。为了弄出个所以然,小学毕业的孙成泽开始了科技长征。循着一篇论文的作者线索,他跋涉千里跑到山东师范大学植物学教授赵可夫的家请教;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他不厌其烦跑北京,缠着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孙保平教授询问;经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孙吉雄教授介绍,他不请自来参加了在大连碧海大酒店召开的全国草业研讨会,400元钱的床费他掏不起,就找了个30元钱的小旅店住下。
经过8年的攻关,他终于弄明白,马蔺种子的胚胎先天发育不全,胚芽与胚乳不成比例,且外壳非常坚硬,表面附着蜡质层,自然脱落发芽至少需要五六年。乡村道路上之所以长满了马蔺草,其实是人踩马轧导致壳破蜡消、水分渗入所致。按照这个原理,孙成泽尝试过用捣蒜缸捣、药碾子轧、放射线辐射、化学药剂浸泡等多种方法,屡败屡试,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化学药剂快速催芽技术,将马蔺种子发芽时间缩短为一至两周时间,发芽率达到80%以上。
让马兰花开遍天涯
2001年,我国第一个马蔺草开发利用研究所在铁岭市成立,孙成泽成为全国专门研究马蔺草的第一人。为了提高马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近几年来,他又成功选育出了蓝花白线、纯蓝色、蓝白相间以及菱角形、锯齿形等不同花色花形的7个马蔺新品种。
截至目前,孙成泽的马蔺开发利用研究所已在北京平谷区、山东东营市、大庆杜尔博特蒙古族自治县、铁岭李千户拥有4个生产基地,年产种子70万吨。铁岭市水土保持工作站高级水利工程师孙景华告诉记者,大庆油田厂区城区、北京永定河护堤工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宁夏新疆内蒙古的荒漠治理工程、京承京石高速公路沿线、鞍钢本钢矿区生态恢复工程等,都大量使用了孙成泽的马蔺草。
“五一”期间,记者漫步在铁岭市区,龙首山上、柴河两岸、公路两旁、小区亭院,一簇簇马蔺草郁郁葱葱,蓝色的小花点缀在修长的绿叶之间,仿佛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孙成泽表示,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古稀,仍愿以年迈的身躯让马兰花开遍天涯。
名词解释
马蔺俗称马兰花。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原产中国,中亚细亚、朝鲜亦有野生分布。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绑扎及草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