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为何成新宠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2003年2月1日22时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由此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时50分,
如今,手机媒体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北京市民丁诚看来,“手机报”至少有这些优点:首先,买报需要花钱,而手机报目前基本算是免费;其次,看手机报可以节省纸张从而保护了资源,也没有回收的环节,很环保;再次,目前报纸又厚又重,有时还会掉色,不是很卫生;最后,在上下班高峰的地铁中,要展开报纸阅读很不方便,而拿着手机阅读明显要舒服很多。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马啸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每个人的‘碎片时间’越来越多。你在乘坐公共交通、在银行、在机场、在餐厅都会出现大量的‘碎片时间’,如何连接起这些‘碎片’并进行充分利用是个很重要的课题。而用户的手机是随身携带,阅读信息不受地点限制,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从而为用户节省了时间。”(下转3版)
传统媒体的新技术改造
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地铁站卖了10年报纸的陈师傅,感受到了传统媒体面临的窘境:“2002年世界杯那阵,报纸别说多好卖了,体育类的报纸不管送多少来,早上8点之前肯定没。啥报纸都好卖,好多人都是几份几份的买。2006年的时候就没那么火热了,但报纸还是出得快。现在没法比了,送来的至少有一半得送回去。”
手机报业务几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从我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推出,到目前全国各类手机报已有几百份。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业务。
《新财经》杂志市场总监左少昆认为:“利用新技术对传统媒体运营方式进行改造,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手机报具有内容丰富、表达形式多样、短小精悍、传播迅速、交互性强等优势;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具有信息采访和编辑优势,同时具有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如果手机、网络、纸媒形成三者联动,在新闻报道中优势互补,将创造出新型的媒体形式。”
加强监管必不可少
高速发展的手机报,尤其是彩信手机报,也为监管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2009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7部门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绩卓著。在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曝光的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中,就有多家WAP网站。而针对“垃圾短信”、“黄色短信”的整治行动也一直没有中断。
一份彩信手机报内容很多,可内置多个链接地址,同时也可发送图片和短小的视频。从事移动互联网服务业务多年的刘志鹏坦言:“目前没有任何现成技术,可以对图片和视频进行辨识,所以对图片视频的监管难度大,可行的方法只有调动起手机报运营流程的3个环节――内容服务商、技术服务商、运营商对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才能杜绝不良信息,推动手机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