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关喜志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献身。某集团军政治部批准关喜志为烈士,吉
一位网民在“天堂公墓”为关喜志设立网上纪念馆,来自天南海北的网民纷纷在这里留言,悼念英雄。
悲壮的两分钟
7月30日,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指示的落实,不让被洪水冲入松花江的化工原料桶流出吉林,关喜志奉命带领官兵拆除舟桥,火速将松花江松原哈达山水坝上游200多米处的第七道防线,往上游再移1000米。
13时55分,当他们在洪水中艰难地拖拽最后两门舟桥时,意外从天而降:松花江水流速度瞬间由2.54米/秒增至4.5米/秒以上,拖拽着沉重舟桥逆水而行的汽艇,无论如何都无法前行。急流推着舟桥,拽着汽艇向下游的水利大坝快速滑去,眼看退到距11号闸门20多米远的地方。
进一步就是平安,退一步就是鬼门关!面对生死考验,关喜志果断下令:“解开钢索!”钢索一解,失去负荷的汽艇脱险,艰难地驶向上游;舟桥离大坝越来越近,“跳!快跳!”眼看人与舟桥将一起卷入闸门,命悬一线的关喜志依然不忘战友的安危,命令身边的4名官兵迅速跳入水中,他才离开舟桥……闫世成、潘晓根、马锐春和杨帆等被相继营救上岸,38岁的关喜志,永远留在激流中。
这悲壮的抉择,前后只有两分钟。
关喜志在一线查看水情(资料照片)
“我的职责就是打头阵”
不久前,一场历史罕见大洪水,席卷吉林人民生活的家园,上百万人含泪大转移……
7月28日12时,吉林省两家企业的库房被洪水冲毁,约7000只化工原料桶冲进温德河,流入松花江,引发人们对松花江污染的担心。
灾难面前,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关喜志奉命在附近水域架设浮桥,设置第七道防线,拦截和打捞化工原料桶。他跟踪指挥每一个环节,一直冲在最前面。胃病、咽炎、痔疮和腰肌劳损犯了,吃不下饭,直不起腰,咽喉肿痛难忍,他都硬撑着。关喜志对劝他休息的人说:“官兵在波峰浪尖上玩命,我咋能离开?我的职责就是打头阵!”
为准确掌握第一手情况,关喜志昼夜数十次带领人员驾驶冲锋舟,沿江逆流而上,仔细察看化工桶漂流情况。江水中暗流、侧流一个接着一个,江面上到处是杂草、秸秆、绳子、衣服等漂浮物,危险无处不在。7月29日23时,忙碌一天的关喜志,突然听到一名战士高喊:“游船要撞浮桥啦!”关喜志借着夜色望去,一艘被地方政府临时调来打捞化工原料桶的游船失去控制,直奔浮桥而来。船上有一对夫妇,吓得不知所措。“快用钩镐顶住船头,防止侧翻”,关喜志第一个冲上去,数十名官兵紧跟其后。只见关喜志一个箭步跃上游船,拽着夫妇两个跳上浮桥。就在他们几个在浮桥上刚刚立足,游船便顺着江水急驰而下,很快撞上大坝,顿时四分五裂。夫妇二人惊魂甫定,深深向关喜志鞠了一躬:“多亏解放军救了我们啊!”
忠于职守远近闻名
在沈阳军区,关喜志忠于职守,远近闻名。他当排长,所在排连续两年被团里评为先进;他当连长,把一个基础薄弱的连队带入集团军先进行列;他当营长,把一个作风相对松散的单位管理建设成团里的标杆。
今年初,关喜志在训练检查中发现,有些干部担心出事故,干脆不组织手榴弹实投。关喜志十分生气:“平时训练消极保安全,战时就要掉脑袋。对战士最大的负责,就是让战士在未来战场打胜仗,还能活着回来。”在关喜志的坚持下,全团官兵都按实战标准完成手榴弹投掷训练。
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关喜志总是身先士卒,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中国工兵顽强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素质,深受联利团的信任。2006年3月13日,“联利团”将“架设一座贝雷钢桥”的任务赋予中国工兵,而配发的桥梁器材规格和重量,关喜志与官兵从来没见过。但短短5天,中国官兵就完成架设任务。剪彩仪式上,联合国秘书长驻利比里亚特别代表阿兰・多斯先生赞叹道:“在恶劣的条件下,中国工兵非常快速地架起这座钢桥,我感到非常骄傲!”
关喜志当作训股长后,曾连续加班两个多月,每天吃住在办公室,出色完成总部赋予的《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建设“十五”规划》《工兵分队维和指南》编写任务,被评为军区优秀参谋。
当参谋长时,他以“六能六会”为基础,狠抓参谋队伍训练,工兵团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关喜志走了。他用行动实践了军人的价值和荣誉,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