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模式激发新活力

2010-08-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村子里,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崭新的卫生室设施齐全;村民家,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还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沼气;村庄外,成片的花椒即将成熟……这里,曾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贫穷的村落――大转拐村。

大转拐村的“大转拐”,得益于湖北省2007年开始实施的“616”工程。这种全新的民族地区对口支援工作

模式,为这个鄂西小村落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改变着整个湖北民族地区的发展格局。

民生新画卷

在大转拐村,村民沈朝清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大年三十,村民熊某到距家10里远的后山脚下挑水准备做团年饭;当时路上有冰凌,走到半路不慎摔了一跤,一担水全部泼了,又返回去挑,走到自家场院后,系水桶的绳子又断了……30多岁的汉子伤心地哭了起来。“水,过去是我们这里的伤心事!”沈朝清说。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到大转拐村实地调研。在两位领导的关注下,对口支援单位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让大转拐村来了一个“大换装”。“如今,伤心已成往事!”还是沈朝清自己的话。

2007年8月,湖北省决定全面调整对口支援战略,开始实施“616”工程:由一位省委、省政府领导牵头,包括4个省直厅局、一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一家大型企业在内的6个单位参与,分别对口支援一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成6件较大实事。

经济新蓝图

建始县关口村,位于清江河流域一带。这里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独特,出产的“关口葡萄”品质一流。然而,长期以来的分散经营,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农民也没有在其中得到太多实惠。

与建始县“结对子”的高校专家,为当地农民策划了一条品牌化、产业化的道路。2008年,“关口葡萄”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注册“村坊关口葡萄”商标,成功进入了武汉中百仓储、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现在我们村搞观光生态旅游,我的葡萄一斤能卖4、5元,到收获尾期,还能卖到一斤10元呢!”村民牛菊姐告诉记者。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需要“输血”,更渴望自己“造血”。在对口单位的协助下,湖北民族地区有比较优势的烟草、中药、旅游、矿产、绿色产品等特色支柱产业,逐渐形成集群优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616”工程实施3年来,共为民族地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619个,支援资金31.59亿元,累计拉动投资106亿元,绝对贫困人口从实施前的210万减少到现在的50万。

“实施这一工程,采取阶段性的特殊政策措施,加速启动内生机制,发挥了项目带动、产业拉动、科技驱动、招商推动等综合效应,形成了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李鸿忠十分肯定所取得的成效。

文化新魅力

2010年6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原生态唱法总决赛中,来自湖北巴东的“撒叶儿嗬组合”一路领先,轻松摘得桂冠。7名土生土长的巴东农民,以原汁原味的“土家情调”征服了大赛评委和广大观众。

在利川市著名旅游景点腾龙洞,大型原生态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丽川》给游客带来了难得的视听享受。《夷水丽川》以土家族文化为素材,展示了巴人祖先带领土家族先民在西迁过程中与大自然搏斗的艰辛历程和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土家族浓郁古朴的风土人情。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生生不息的又一条“生命线”。保护这一“无形遗产”是“616”对口支援工程的重要任务。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有多项民族文化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族文化标志工程建设和民族特色民居工程相继启动,以民族节日为载体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着八方来客。

“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所采取的重要行动,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罗清泉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