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北全方位探索文艺院团改革

2010-08-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王宇娇 我有话说
本报石家庄8月13日电8月9日,本报报道了河北大厂评剧团体制改革的情况。13日上午,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冯韶慧在接受采访时说:“大厂评剧团的改制成功,是我省文艺院团积极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过创新体制,我省广大文艺院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9年7月,唐山市整合市直京剧、评剧、皮影、唐剧和歌舞五个剧团,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企业性质的演艺集团公司。相对于唐山市国有文艺院团的整合,其他各市则普遍走向社会,通过“文企联姻”的模式,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承德市歌舞团与乾隆醉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承德紫塞明珠演艺有限公司,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与河北九如集团组建了洪生艺术团。保定市歌舞团与河北野三坡神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保定市古城飞歌演艺公司,打造大型实景剧目《印象野三坡》,今年以来演出近30场,收入逾400万元。

此外,省直专业文艺院团也积极行动起来,多方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模式。省杂技团整合资源和吴桥杂技协会组建河北地缘吴桥杂技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投巨资建成了省杂技演艺厅,开创了“剧场+剧团+精品”的经营模式;公司成立后推出的大型文化剧《梦幻西游》,仅与广西桂林的合同,就签到了2013年。省河北梆子剧院组建为河北燕赵演出有限公司,依托河北大戏院,承接引进演出中介,经营国内外演出,成为国内一流的专业化演出营销机构。

“省杂技团原来正式在编人员118人,只有15人能上台表演。我们想过要编制,但根本批不下来。”谈到改制以前的窘境,省杂技团团长陈书镇说,“现在我们成立了演艺公司,不用编制,还能靠提高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现在公司已拥有刚刚毕业的近70名优秀专业学员和经过特训的20多名优秀人才。”

体制上的变革也使文艺院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据唐山演艺集团公司董事长王俊杰介绍,以前他所在的院团为了购置设备,想向商业银行贷款,但由于是事业单位,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只能放弃;创排新的节目,院团投入不足,需要企业投资参股,同样由于是事业单位,只能不了了之。“现在我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可以积极吸引大公司、大企业来投资。演艺集团成立一年来,演出300多场,收入400多万元,使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改制的甜头。”

体制变革后的文艺院团普遍探索和建立了体现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彻底激发了员工的活力。“以前有惰性,演好演坏差别不大,现在不行,考核很严格,随时都可能被别人抢去位置,演出之余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提高业务素质。”有“小赵丽蓉”之称的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公司演员李玉梅说。

尝到甜头的河北文艺人焕发了高昂的工作激情,创作出了一系列文艺精品。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编排的现代戏《女人九香》,获2009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交响乐团创作的大型原创交响乐《柏坡交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成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首家省级交响乐团;唐山演艺公司的京剧、皮影类作品,则远赴海外,进行了巡回演出……

“改制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演职人员的内在活力,没有活力的文艺工作者不可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同样的‘龙、虎’,‘藏龙卧虎’,齐喑可哀;‘龙腾虎跃’,共啸则兴。文艺院团由藏龙卧虎到龙腾虎跃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意义,看到了文化生产力彻底解放的喜人局面,更使我们看到了河北文艺事业以至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美好前景!”河北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王盼群的言语间满是喜悦与憧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