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该市共完成拆迁275万平方米,回购和建设安置房362.23万平方米,无一起群体性事件,无一例集体上访事件。
从“怕拆迁”到“盼拆迁”
家住徐州市鼓楼区新建北村的陈瑞,已经是经历第
早些年拆迁,陈瑞一家是为了支持徐州火车站的建设:“那时候,说实话有点不太愿意,迁到新建北村离城区远了,交通、生活都有很多不便。”然而,在今年的拆迁中,陈瑞是新建北村,也是2010年徐州市棚户区改造中最早签署拆迁协议的居民之一。
徐州市鼓楼区丰财办事处主任黄晓鉴告诉记者,百姓盼拆迁,源于改善环境的良好愿望,“新建北村之前的环境真的不好,夏天像蒸笼,雨天寸步难行,百户共用一旱厕,‘一人巷’比比皆是。”
但是,真正让老百姓“把心放到肚子里”并积极配合拆迁的,是徐州的好政策:对拆迁房屋按照周边地区二手房价格进行评估、定销安置房按照周边地区商品房价格评估,以此确定补偿价格和安置房价格;除此以外,居民可以通过自行选择、补足成本差价、实行共有产权等多种形式,拥有最小45平方米以上的房子;而在安置房、定销房位置的选择上,最好的风景、绝佳的地段、同商品房一样的质量,配以就地、就近、异地等三种安置办法和价格差。为了鼓励货币安置,政府不但一次性付清补偿款项,还额外补贴10%的补偿款。
徐州市建设局朱彭介绍说:“棚改货币安置改变‘双低’,政策采用‘双高’政策,即补偿价格高、安置房价格高。不仅补在明处,让百姓看得见,更通过市场之手,减轻了政府安置房建设的压力。”
让城市变身花园客厅
拆迁的地块要用来做什么?这是拆迁中老百姓最关心的事之一。
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告诉记者:“棚户区改造是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生活环境的过程,同时也是整理城市空间、改善城市功能、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我们要把徐州建设成一个宜居的花园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性项目、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徐州在实施棚改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9年的棚户区改造中,位于市中心地段的大马路几栋破旧的居民楼被拆除。由于地段好、价格高,拆除之后建什么一度成为了争议的热点:盖商品房?搞商业?在一片片争议声中,徐州市最终决定在此建绿地广场!如今,3400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长期负责棚户区改造再建规划的徐州市规划局主任马纯溪告诉记者:“棚改后整理出来的地段,除了部分建设定销房、商铺外,全部用于公共设施、绿化等城市建设。”据统计,2009年以来,徐州拆迁或正在拆迁的棚户区2/3以上的面积都将成为市民公园、广场和绿地。
走出“孤岛”的幸福
58岁的高吉田祖祖辈辈都住在云龙湖畔,却过着并不轻松的生活:“我们这个村,旱厕非常脏,夏天蝇虫满天飞,雨天屋里屋外全是臭烘烘的泥水。”
因为偏离市区,小孩上学也成了难题。老高的孙女就读的小学在几公里外,每天儿媳妇都要骑电动车接送孩子。在珠山东、珠山西、茶棚村棚户区,像高吉田一家这样的居民还有1900多户。
为了让居民真正走出“孤岛”,徐州把各项工作做在了细处:定销房都是框架结构、混凝土浇注,让百姓住上好房;小区物业管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统一高标准建设;周边的医疗、教育、交通等设施也在城市的规划和配套建设之中。指着一处正在建设的三层小楼,泉山区金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广彬告诉记者:“这是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委会,里面还有老年大学。后面是即将建设的幼儿园、小学,都在统一的配建之中。”
如今,经过1年多的棚户区改造,高吉田一家已经搬进了位于徐州4A级风景区泉山森林公园附近的华商碧水湾小区。在新家里,高吉田的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政府不仅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还给了我们和云龙湖一样美的风景!”
徐州市市长张敬华说:“拆迁是新时期考量政府执政能力的一道命题。拆好了,是拆去城市的‘痼疾’,反之,则增添一道‘伤疤’。因此,不仅要拆得好,还得要百姓住得起、住得好。只有这样,18万棚户区居民才能在棚改中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