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科学救援进行到底

2010-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工作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此次泥石流灾害现场地域狭小,县城内可用道路极为有限,车辆通行极难,运输物资很多时候靠人拉肩扛。在此情况下,科学救援就显得格外重要。

科学决策是有效救援的前提。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

和有关部门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救援初期,从指挥人员到救援人员就已明确了使命: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轻言放弃。9日上午,74岁杨金凤老人在泥石流中被困35小时后成功获救;10日上午,一名被埋在坍塌的房屋废墟下60个小时的老人被救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尽管在泥石流灾害中,泥沙的掩埋无孔不入,随着时间推移,被埋群众获救几率越来越低,但是灾难现场,一个个生命奇迹的出现,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救援画面,无不有力证明:科学的救援思路,以人为本的救援策略,为救援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学的施救方案对有序高效救援起着决定性作用。面对具体环境下的具体问题,对究竟先救什么、怎么施救最有效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评估,并据此制定科学的施救方案,这是对决策者和救援者应变能力和救援智慧的考验。妥善处置堰塞湖是这次抢险救灾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要兼顾上下游和左右岸,要掌握时机,防范次生灾害。连日来,水利部、兰州军区工兵部队和武警水电部队的专家共同“拿脉会诊”,围绕如何爆破,接连展开论证,并最终确定了爆破和挖掘结合的方案,在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解决堰塞湖问题。“用智慧挽救生命”还体现在具体救援过程中,现场救援官兵创造了上挖法、平掏法、下挖法、支撑法等一系列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这些都为最短时间排除险情、挽救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救援还离不开先进的施救设备和施救仪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国家测绘局紧急研制开发了舟曲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抢险救灾人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交通信息中心紧急调运海事通讯卫星设备,在最初灾区通信、道路阻断的紧急情况下,让灾情第一时间传递到祖国各地,也让爱心与暖流一同汇入灾区群众的心田。搜索犬、生命探测仪、大型救援设备、精密爆破装备……先期的科学救援手段大大提高了救援成功率。

科学救灾发挥着巨大威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人类对科学救援的探索永无止境。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再到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国救灾的水平逐步提高,救援手段日臻完善。这是中国科技总体水平不断进步的写照,更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